【變性·思潮】教宗方濟各

期數
4176期
刊登日期
2024.03.01
主曆
2024年03月03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變性思潮教宗方濟各對性別理論的看法,也是從最根本出發,即「人類學」的問題:什麼是「人」的本質?他同意前任教宗的看法:人有他的本性,是必須尊重和不能隨意操縱的。此外,接受我們的身體是天主的禮物,這種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反映出我們也接受整個世界作為天父的禮物;相反,「以為我們對自己的身體享有絕對的權力,往往會不知不覺地,變成認為我們對所有受造物享有絕對的權力」(《願祢受讚頌》通諭#1552015)。

此外,如果我們要能夠認識自己,就必須從女性氣質或男性氣質的角度來判斷自己的身體。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快樂地接受天主所創造的另一個男人或女人這獨特的禮物,並互相充實。相反,尋求取消性別的差異是一種不健康的態度,因為人不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差異。

教宗批評性別理論這種意識形態,否認男女在本質上的差異和互惠性,並設想一個沒有性別差異的社會,從而消除了家庭的人類學基礎。由於這種意識形態的影響,一些教育項目和立法,甚至推動從根本上取消男女之間的身份差異,鼓吹者甚至提倡應該採取「自由性別」(free gendering)的方法撫養兒童。換言之,人的身份成為了純粹個人選擇,而這種選擇可以隨著時間而改變。令人擔憂的是,這類意識形態自稱為永恆真理,堅稱自己是絕對和不可懷疑的。

教宗認為需要強調的是,「生理性別和社會文化上的性別角色可以區分,但不能分離」(《愛的喜樂》勸諭#562016)。

因此,他特別關注人們的家庭生活,明確地表達對家庭的信念:我們無論作為男性還是女性,都不是簡單的生物或遺傳因素的結果, 而是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氣質、家庭歷史、文化、經驗、教育、朋友、家人和受尊敬者的影響。的確,我們不能把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與天主的創造分開,天主的工作發生在我們所有的經歷之前。同樣正確的是,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並不是僵硬的類別。例如,丈夫可以承擔家務或撫養孩子,靈活地配合妻子工作的安排,這並不會使他的男性氣質減少,也不會意味著他是失敗或羞愧的。「我們必須幫助孩子接受這種健康的『交換』是正常的,並不會損害父親的尊嚴。」(《愛的喜樂》勸諭#2862016

隨著性別理論的發展,年輕人的未來將受到威脅。因此,教宗認為需要有正確的性教育:應該幫助年輕人有充分的自由,和懂得尊重自己的身體,才能知道如何處理男女間的差異,從自我中心和只顧自己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本專欄逢一、三、五主日刊出


  • 教區關注性多元文化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