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聖嘉祿小堂(下)基督之愛四時常在

期數
4176期
刊登日期
2024.03.01
主曆
2024年03月03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10_1200

按圖放大

共用圖片/檔案 - 區區有聖堂1982年,元洲邨的幼稚園兇案造成644傷,所有傷者均被送往鄰近的明愛醫院救治,當時院內走廊躺滿傷者,呼天搶地的哭聲聞者心酸,退休資深護士何淑嫻對當時的悲慘情境至今仍歷歷在目。

每當遇上事故,傷者家屬在手術室門外焦急如焚守候,曾服務深切治療部等部門的何淑嫻與同袍,總想上前安慰傷者家屬,「奈何同事們忙於照顧病人,若離開崗位安撫家屬,便少了一對手去救治病人。」令她最感到安慰的是,昔日修女及神父長駐明愛醫院,安慰病人及其家屬的心靈,與醫護人員互相合作。

昔日明愛醫院遇上病人半夜急需領受聖事或需要牧靈關顧,駐院司鐸或嘉諾撒仁愛女修會修女便會火速前往病房, 為病人服務。何淑孄表示,「有青年在交意通外中被撞至體無完膚,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列國芳修女安撫家屬,聆聽並支援他們的需要,修女們與醫護通力合作⋯⋯ 多年來好些病人留院期間認識天主,修女們坐在病床邊細聽其心聲,贈予信仰節目的錄音。有康復的病人及其家屬受感動,回到明愛醫院的聖嘉祿小堂領洗入教。」

嘉諾撒修女照顧病人

聖嘉祿小堂為醫院的牧靈關顧結出果實,同時成為了醫護歇息心靈的地方。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梁子嫻修女曾在明愛醫院擔任護士,「昔日修女護士要兼顧多項工作,大家忙得不可開交⋯⋯我每天前往明愛醫院懷仁樓的聖嘉祿小堂(現座落懷明樓)為病苦的兄弟姊妹祈禱:上班前朝拜聖體,下班後靜默『叉電』。」梁修女於1995年榮休後,義務協助組織義工團體「愛心一族」,延續愛心。

教友吳錫安跟隨列國芳修女在聖嘉祿小堂慕道,1982年在小堂領洗,「當時的慕道者不只醫護人士,亦來自不同背景⋯⋯ 駐院的耶穌會麥健泰神父用愛心對待候洗者,給我很深印象⋯⋯其後我媽媽患上癌症,列修女前往醫院探望並協助她領洗, 這份愛鼓勵我透過行動去反映天主的愛。」不少堂區教友於每年12月前往明愛醫院,為病人及醫護報佳音,吳錫安亦曾參與其中,向小堂以愛還愛。

彰顯基督濟世精神

明愛醫院及其小堂的主保聖嘉祿鮑榮茂主教(Charles Borromeo1538-1584 )於米蘭爆發疫情時,為病人及貧民安排膳食,並建造臨時病院,明愛醫院傳承主保聖人的愛德精神, 初期服務肺癆病人, 服務深水埗區內的貧苦大眾至今。醫院於每年114日的聖嘉祿瞻禮(114日)舉行護士學校開學禮,讓學生感受聖人對病人的關懷。原本座落於懷仁樓的聖嘉祿小堂於2014年遷址到新建的懷明樓,目前由聖老楞佐堂神父負責牧養。

訪客從懷明樓地下進入電梯大堂時,即被小堂外牆的一幅馬賽克基督壁畫吸引。壁畫於2014年由時任行政總監謝文華醫生設計,名為「基督濟世,四時常在」,畫中四棵不同顏色的樹象徵一年四季,基督肩上的披巾是服務人群的標誌,寓意基督濟世為懷,時刻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壁畫亦寄寓基督治好盲人的故事,帶出明愛醫院設立聯網眼科中心一事。

雖然小堂只有約100座位,但設施俱全,而小堂的巨型十字架、聖母像、聖若瑟像均從懷仁樓的舊堂搬過來。通往祭台的中間通道的天花裝有五盞筒燈,從聖堂入口一直排到祭台,代表耶穌基督的五傷,鼓勵教友在小堂的修和室與天主和好,然後在基督耶穌五傷的救贖下,善度一生,走向天國。

何淑嫻及梁子嫻修女退休後,仍繼續為小堂服務。何淑嫻看見「基督濟世,四時常在」壁畫,立時想起病人與醫護在醫院及小堂內被基督擁抱,從不孤單。


  • 編輯 Catherine Wong / 採訪 Joe Tang / 設計 Andy Won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