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讀書】盧雲神父看默觀者牟敦

期數
4177期
刊登日期
2024.03.08
作者
葉寶琳
主曆
2024年03月10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喜樂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12C_500共用圖片/檔案 - 冷讀書(FB&Whatsapp)本書是作者盧雲對牟敦靈修及生活的省思, 最初是於1970年出版,十多年前翻譯成中文。盧雲和牟敦都是靈修大師,特別對於現代天主教靈修貢獻重大,也促進了天主教和基督教、佛教及禪修的宗教對話。

牟敦活像一個現代的反叛青年,他於1915 年在法國出生,父母同是畫家,年紀很輕父母已經去世,他們雖然早逝,但也培養他對藝術敏感。當牟敦在英國進入大學時,迷戀文學, 同時也憤世嫉俗。當他26歲時,開始在革責瑪尼隱修院度隱修生活,那時他寫了好幾本筆記,讓我們了解到他在獨處中的自我探索過程,了解我們每人的位置及意義。

盧雲翻閱牟敦多本著作,了解他整個生命中的靈性探索。牟敦在《約納的標記》中寫道,成為神父之後發現他在獨處聖召的本質, 「就是在不可見的天主內,走向恐懼、無助、隔離的一種召叫。」當我們以為獨處是走向恐懼和黑暗,牟敦卻告訴我們此刻的幸福是真實而永恆的。他說當獲得內在的寧靜,任何地方都能祈禱,默觀祈禱時,不是用心思想或用口說話,而是用整個生命靜默、專注和敬拜,是整個人對天主的皈依。

可是在隱修中,牟敦並不是走向單純個人和天主的關係中,靈修給人的感覺是個人之事,盧雲卻認為牟敦在獨處中,建立了和他人休戚與共的感覺,牟敦清楚表示隱修生活並非出世的個人生活,而是有團體及公共的面向。牟敦提到他最初加入隱修的動機是為了逃離世界,但透過靜默,他由抗拒世界變成對人的憐憫。盧雲認為對牟敦而言,隱修不是逃離世界,而是和世界重新建立關係。

牟敦在《默觀生活探祕》便提到,他和猶太人集中營、廣島原子彈爆炸、越戰處於同一個動盪的時代,他說即使他是隱修士,他也不能對這些在社會發生的事視而不見。與此同時,60年代美國本土的種族矛盾也激發多番衝突,牟敦固然支持取消種族隔離政策,但他更深刻地了解到暴力源於白人本身,可惜事件的發展是非暴力不被接納,暴力隨之發生。世上的不潔淨,其實正反映出個人內心的不潔。如果人們沒有放下暴力,目的只求爭勝,非暴力運動只會成為手段和策略。

牟敦透過他深刻的祈禱,對天主產生新看法,明白到隱修和默觀帶出的同情心,讓我們體會到我們每一位都是受天主憐憫的人,在靜默中尋找真理,是恢復世界的正當秩序和和平的鑰匙,連結其他人一起追求正義。

本書後段提到牟敦與東方的對話,非暴力主義者甘地和牟敦的交流,讓牟敦進一步思考非暴力,透過憐憫,才可以終止壓迫者和受壓迫者的暴力循環,靜默和祈禱可以帶我們走向非暴力的道路。東方禪宗和莊子影響牟敦,讓他啟發他虛空自己,才是真正體驗天主,讓天主的榮耀和愛彰顯出來。

遇見牟敦——盧雲眼中的默觀者

出版社 光啟文化 / 作者 盧雲 (Henri J.M. Nouwen) / 出版日期 2009年11月初版一刷 / 定價 $43 / ISBN 978-967-546-594-0

  • 本專欄與「靈火讀書」專欄輪流刊出

  • 葉寶琳,塔冷通心靈書舍。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