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愛護受造界

期數
4178期
刊登日期
2024.03.15
主曆
2024年03月17日 四旬期第五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社論在四旬期裡,教區特別鼓勵教友陪伴五個類別,關懷同行,其中包括受造界。然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並沒有善待大自然,還由於各項商業及經濟發展,土地被開墾或被改為興建房屋,過程中砍掉了不少樹木甚至森林。樹木在大自然環境中具有天然屏障的功能,過份砍伐樹木更會導致生物圈失去平衡,影響整個大自然生態系統。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情況並非只在香港出現,在全球各地,特別是發展中的國家更是常見。

有見及此,聯合國於2012年宣布將321日訂為「國際森林日」,以「森林與創新:新方法創建更美好的世界」為題,建議各國在該日舉行慶祝活動,特別是舉辦跟森林和樹木相關的活動,例如植樹活動、專題討論、藝術展覽等,以提高大眾認識各類型森林的特點,促進人類的健康和福祉。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全球每年有1000萬公頃樹木遭砍伐致消失,7000萬公頃樹木面對山火威脅,開發創新的預警系統有助遏止非法砍伐和郊野山火。

另一方面,綠色植物有助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它利用本身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養分,並釋出氧氣,而生產出來的養分可供植物自身及動物的生長所需。

面對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平均每年上升攝氏兩度),再加上極端天氣頻密地出現,人類一方面需要改善空氣污染的情況,減少排放污染物,另一方面,在貧瘠的土地重新栽種樹木也是其中一項有效的方法,去減慢氣候變化,同時可以促進糧食供應和工人的生計,有助穩定社會。

在四旬期裡,教會鼓勵教友勤於參與苦路善工,夏志誠輔理主教的著作《生態苦路》對生態危機作出廣泛而深入的反省,在默想主耶穌的苦難時,加入生態環保的角度,反省人與萬物的關係。教區教理中心亦設計了「兒童環保苦路」教材,讓兒童積極回應教宗方濟各的《願祢受讚頌》通諭,改變生活態度,珍惜資源,減少動植物所受到的傷害,同時鼓勵兒童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綠色的生活態度,例如愛護大自然,節約能源,使用可以循環再用或循環再造的物品等。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也整理了兩條苦路路線,供教友步行默想。

就讓我們與受造界同行,給大自然一個良好的療癒空間, 為後世提供宜居的生活環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