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神恩】聖母頌主女修會

期數
4178期
刊登日期
2024.03.15
主曆
2024年03月17日 四旬期第五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各有神恩司鐸聖伯多祿. 科耶(Peter Fourier)於1565 年出生在法國洛林一個名叫米亞古的城鎮。他年少時受當時天主教會的開放、進取和以人為本的精神影響。他入讀耶穌會所辦的大學,受到該會的宗徒精神薰陶。於20歲加入了聖奧斯定頌經常規會,32 歲時進鐸成為神父。當時他的神師向他說:「如果你想在地上受苦而又得到很少賞報的話,就選擇馬登古堂區吧!因為那堂區沒有教友去教堂了!」他就成了那個堂區的主任司鐸。成為神父後,科耶神父把一直關心的社會層面和牧民工作注入其教育工作中,及創立聖母頌主女修會。

會袓亞利斯.樂嘉(Alix Le Clerc)於1576 年出生在法國洛林一名為賀米蒙的地方。年青時的她喜歡社交和跳舞。沒多久,她對這種荒唐生活感到十分沮喪,不願如此生活下去。21歲時她遇到科耶神父,他鼓勵她加入當時其中一個女修會。但她堅持要建立一個新的女修會。聖母在加納婚宴中的一句話 : 「無論他吩咐你們做甚麼, 你們照樣去做吧 ! 」 新女修會將會做任何好的事情,目標是要好好教育女孩子,不論貧富、不論任何宗教信仰,都可以免費入學。

1598 7月,樂嘉修女在普西開辦第一所女子學校。除了教導學生們教理、閱讀和書寫外, 還教導她們家事常識,使她們成為好母親和好老師,將來服務大眾,使社會上產生百倍的好母親和好老師。科耶神父熱衷推行的社會層面和牧民工作的教育,充分在這所學校中實現。

成立香港修會初期

19651月,聖母頌主女修會正式在香港成立。翌年,本會決定不像在其他國家般開辦學校,而是學習當地語言(廣東話),為未來的工作準備。本會知道以本地話溝通的重要性,掌握它便能深入了解當地文化、風俗和民生等,對傳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19669月,本會成立了一所語言中心,教授中文、英文和法文。 這年,即梵二大公會議三年後,由於該會議包括了不少禮儀和神學方面的改革,本會其中一位修女與香港其他女修會組織了一個「修會聯會」,開辦短期班和講座,協助所有修女更明白、了解梵二大公會議的各項改革。

聖母頌主女修會把住所命名為「友誼之家」。除了提供住宿外,更成為「語言中心」的教室,希望所有訪客都能分享她們的知識和經驗。1967年,白英奇主教更邀請本會與明愛在香港堅道合辦語言中心。

總結

無論是從事香港津貼學校工作、教堂室內設計、教區牧民工作和協調教理中心工作或靈修輔導員的修女,都嘗試活出團體的精神,並在多元化的牧民工作中,實現本會的教育使命,即發展全人及令「祂」成長。每位修女不但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發揮所長,更樂於與修會外的其他機構合作,繼續原有的教育使命。這個新的合作模式, 令「教育」工作發揮得更完善。

主基督是本會的基石,祈禱是獲取力量及欣慰的泉源,而福音是生活的指標。

本會也遵從聖奧斯定的精神生活:「在重要的事情上,必須要團結;在選擇的時刻,要有自由的權利。但是,一切都必須出自仁愛!」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聖母頌主女修會的資料, 歡迎致電 2365 1460。


  • 聖母頌主女修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