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傳教與飲食〔作者︰關傑棠〕

期數
4181期
刊登日期
2024.04.05
作者
關傑棠
主曆
2024年04月07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救主慈悲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07C_500共用圖片/檔案 - 牧者之歌剛剛慶祝了復活節,人人享受了幾天假期, 有人趁機出外或回國旅遊,有人亦趕快回港探親,城市瀰漫一片歡樂氣息,天主教徒則比較忙碌,因為要參加聖週各項禮儀活動,打從基督苦難(聖枝)主日開始,大家參與了紀念基督苦難、死亡和復活的活動。每逢遇上聖週,許多堂區神父都會一早提醒信友,旅遊外出休息固然重要,但應留些時間陪伴主耶穌。難道聖週五基督苦難節,要守大小齋,而你卻在世界某一角落大飲大食,極盡享受人生?

阿肋路亞,主真復活了!讓我們一起歡樂, 分享上主恩賜的美食。其實天主教並不是苦行宗教,她的核心價值表達模式原來跟飲食息息相關。「聖體聖事」的感恩祭就是分享基督的體血( 麪餅和葡萄酒),並且要在團體內舉行。通常一般人慣稱天主教徒參加彌撒(Mass),拉丁文的意思是餐桌,我們首先聆聽天主的聖言(聖經),然後一起學習(神父講道),接著便進入聖祭禮部分,一如出席婚宴那樣;懷著感恩之情,分享食物⋯⋯

不同年代,基於信友對天主父的認識有出入及偏差,有人形容「聖體」是「天神食糧」,也有人堅信這是「罪人良藥」。其實上述兩種說法都沒有錯。當天主顯現在世人前是公正嚴明,有罪必罰的判官時;我們對祂必定是誠惶誠恐,敬而遠之,努力做個不敢輕舉妄動的人。這樣進食太嚴肅了,相反,如果我們跟天主相遇的經驗一如浪子回頭故事的主人翁:罪過得到赦免,身份名份可以恢復,生活模式的兌現跟從前沒有分別。以這樣心情回堂區參加彌撒一定是開心和有歸屬感的⋯⋯。

梵二大公會議前,大家習慣每個星期五守小齋,四旬期更加不在話下了。時代改變,許多教友生活在大都會,工作繁忙,生活緊張,應酬頻繁,許多星期五都要出席飲宴,往往不方便守小齋。最終教區寬免教友星期五守齋。最重要是精神修為,不是為了守齋而守齋,這些只不過是教規,倒是在這行為中學習尊重上天恩賜的食物和記得跟有需要的朋友分享⋯⋯。

接下來是每個禮儀年都需要守兩次大小齋; 即四旬期第一天「聖灰瞻禮」和聖週五「基督苦難日」。原來昔日守小齋對西方人來說較有犧牲意味;因為他們吃慣肉食,不是人人都接受吃海鮮。然而來到亞洲,特別我們中國人,意義就大不同了;你總不會守齋那天叫媽媽給你煮一碗「龍蝦伊麵」吧!最後守大齋是一種體驗,我們要跟缺糧的弟兄姊妹一起感受「捱饑抵餓」的痛苦。但話說回來,對富裕國家人民來說,減肥節食成了生活常態。守大齋有甚麼了不起!時代在變,教會也要面對和適應,總會有哪一天,禁止自己玩手機半天,等同守小齋一樣的功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