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垃圾徵費的疑問—清潔工友的擔心(上)
政府早前宣布垃圾徵費將會順延至8月1日實施,並由4月1日開始於政府部門及部份樓宇「先行先試」,希望透過實際執行來讓大眾能夠進一步明白如何落實垃圾徵費,減少擔心與憂慮。而然,無論垃圾徵費是否如期實施,前線清潔工友對於徵費計劃的許多擔心與憂慮,幫助大家維持環境清潔的兄弟姊妹的具體憂慮, 你又願意了解多一點嗎?
(一)工作量大增,但難以請人。
勞工中心接觸的清潔工友,尤其是公共屋邨的外判清潔工,不少對於實施垃圾徵費時所產生的額外工作量感到非常擔心。就以於樓層收集垃圾「倒樓」為例,當工友於倒樓時就需要檢出未包妥垃圾,即沒有使用指定袋、使用指定袋但沒有包妥或垃圾從指定袋穿透出來等, 並先將以指定袋包妥的垃圾透過垃圾槽傾倒至地下垃圾房,然後在地下垃圾房準備好已預先套上大型指定袋的垃圾桶,再走多一轉至各樓層,並將未包妥垃圾透過垃圾槽棄置。工友預算倒樓的工作量將增加接近一倍,亦擔心市民配合程度或會比政府所預期的更加低,屆時就需要花更多的功夫與時間整理。此還未包括其他可能會增加的額外工作量,如住戶隨處亂拋垃圾,或將垃圾拋棄至簷篷等的情況。
此外,根據2023年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房屋署近年新合約的外判清潔工友時薪大概為42至52元,與食環署工友的時薪有接近8至10元的差距;因此中心同事不時聽到屋邨管工抱怨現時的薪酬水平,即使是日常的清潔工作都難以招攬新人加入或留住人才,因此他們相當擔憂垃圾徵費實施時所產生的額外工作量,會加劇人手不足的情況。盡量管工亦曾聽聞或因應徵費實施而得到額外資源增聘人手, 但他們表示其實過往也有因環保措施落實而提供額外資源增加人數,如在邨內設有廚餘機時可額外加人,但因工資並不吸引,難而吸納新人,最終新增工作量由現有工友承擔。
因此他們擔心垃圾徵費實施後將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1)徵費實施而導致清潔工作量上升;(2)因未能聘請新工友,原有工友工作量大增;(3)原有工友「頂唔順」辭職;(4)餘下工友的人均工作量進一步增加,有更多的工友「頂唔順」。
(二)雜物垃圾要如何處理?
不少屋邨、商業樓宇都會包含公共空間, 當中不少都會栽種花草樹木,植物死後需要棄置,又或者是位處於斜坡上,需要定期清理去水渠雜物,因而產生「綠色垃圾」。儘管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曾表示義工如在郊野範圍等收集垃圾將會有機制豁免收費,但對於在屋邨等收集到的樹幹、樹枝、樹葉、污泥等就未有提及。這是垃圾不少都是三尖八角且數量龐大,因此目前一般都是由垃圾車運走;當垃圾徵費實施後,如使用指定垃圾袋容易刺穿,使用指定標籤則難以界定何為一件,而且也會衍生大量的垃圾費用,因而產生的垃圾費用又應如何處理?根據現行法例,費用將會轉介予清潔承辦商或者是住戶又是否合適呢?如果希望透過環保減廢,目前的回收設施又是否充份具備回收全港園林廢物的能力?與「就地堆肥」的概念與措施又是否能夠互相配合呢?
- 本專欄逢二、四主日刊出
-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港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