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雲先會藉美食烹調 讓滯港者感受主內情誼

(本報訊)印尼千層糕椰香撲鼻,加入奶油更添嫩滑可口,紅白兩色層層相隔,原來靠著每隔五分鐘添加一層,令兩種顏色和諧並存,滯港的印尼婦女Chornelia以這道民族甜點,招待來訪的聖雲先會成員,回報他們的關懷。
聖雲先會香港中央分會於5月11日首次舉辦四海廚藝美食薈,Chornelia與友人製作多種家鄉甜品,與聖雲先會成員,與服務少數族裔的機構代表及修道人,一邊分享美食,一邊交流家鄉文化。會長孫漢華致辭時表示,「這是一家人友愛共聚的廚房,不分背景。」
Chornelia於當天清早四時起床烹調甜品, 30小碟鋪滿整張桌子,令參加者為之動容。她於席間介紹印尼文化,示範當地人的打招呼方式, 原來男女有別:男士可互碰隻手,男、女之間不互碰,參與聚會的印尼籍神父即上前協助示範, 本地參加者紛紛互相致意。
「能夠成為聖雲先會友愛廚藝日的首位嘉賓,為香港的朋友製作食物,互相分享,我感到榮幸又高興。」Chornelia欣見參加者熱中於認識印尼的服飾等文化,令她感受到友愛能打破信仰與種族的疆界,「雖然我是穆斯林,但聖雲先會義工待我如家人,樂意聆聽我的困難。」
聖雲先會組織每月探訪
聖雲先會近20個堂區協會每月探訪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及保護聲請者等,聖十字架堂堂區協會成員與Chornelia建立了近十年的友誼,幹事陳秀麗希望其他教友也嚐到滯港人士用愛心烹調的食物,「她亦曾為聖雲先會的活動製作糕點, 大家只顧吃糕點,遺忘了營舍的食物呢。」
「我們以朋友身份關心難民及其他滯港人士,同時會提供物資助他們應急。」陳秀麗表示,聖雲先會尊重外籍受助者的信仰與文化傳統,「我應承為他們向天主祈禱,求主護佑他們克服困難,他們很感動,覺得天主教沒有排斥異教徒,就像朋友一樣。」
孫漢華期望讓難民能透過友愛的餐聚,讓自己的家鄉廚藝得到肯定,建立自信,「難民及尋求保護人士不能在港工作及擔任義工,大多居於偏僻的村屋或劏房,亦要經歷十至二十年漫長的審批。」他欣見不少人仍保持信心,「在活動展現笑容,與會員互相關懷。」
首次四海廚藝美食薈氣氛熱烈,參加者主動互相認識,聖雲先會香港中央分會難民及保護聲請人士服務小組負責人楊國良表示,該會計劃邀請來自也門、斯里蘭卡及菲律賓的尋求保護人士,分別於廚藝日分享介紹家鄉食物及文化,下一輪則希望邀請來自非洲、印度、巴基斯坦的人士參與,讓香港教友與有困難的異鄉人結伴同行。(鄧)
可掃描QR code收看 |
![]() |
- 01 孫漢華(左)向Chornelia(右)致送紀念品
- 02 Chornelia(左一)與聖雲先會會員交流
- 03 印尼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