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代人】日本朝聖後感

期數
4187期
刊登日期
2024.05.17
作者
陳頌軒
主曆
2024年05月19日 五旬節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這一代人本頁圖片/檔案 - 15A_500在復活節後的一週,我和神父、幾位學校老師,陪同20位同學前往日本朝聖及進行文化交流。回來後,有同事問我這次旅程的得著,為此,我作了一些歸納和反思。

早期教父戴爾都良說:「殉道者的鮮血乃教友的種子。」朝聖的其中一個景點,我們到訪大浦天主堂,它又名「日本二十六聖殉教者聖堂」,為紀念十六世紀時在日本殉道的傳教士和教友。

多年前曾觀賞過以日本教難為題的電影「沉默」,今日終於親臨這些殉道者踏足過的地方。導遊說,這26位殉道聖人中,只有約23位是被捕的,其餘幾位是在同伴們被押解途中,主動走出來宣認自己基督徒的身份,因而被捕,然後一起殉道。

這些聖人的見證讓我為之動容,讓我反思對信仰應有的堅持。或者我們都曾經疑惑過:「我們如何得知耶穌基督真正存在過?」為我而言,殉道者們以自己的鮮血、性命為我們作了有力的見證!尤其是教會初期的宗徒和門徒,他們為主犧牲,沒有人會為了謊言而捨掉自己性命的。

日本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也有一個美麗的文化,讓我對慈幼會的神修和教育有更多的反思:我們作為慈幼會會士、慈幼會教育者,習慣與青年打成一片,彼此建立友誼,為能使教育更湊效,幫助青年走上聖德的路。然而,在友誼中,會否犧牲了學生對老師應有的尊重?這個問題,我也曾被不少人問及的。

我們全團人共有26人,20位是學生,其餘6 位是會士和老師。在最初的兩天,每到一間餐廳用膳,會士和老師們很自然地融入學生當中,與學生們坐在一起。然而,在後來的行程,導遊告訴學生,要把一張餐桌留空,給老師們坐。我們回答說:「不要緊,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坐的。」但導遊解釋說,那是餐廳特別為我們而設的,因為日本人很重視長幼尊卑,對「老師」十分敬重。所以,往後幾天,除了自助式的酒店早餐能夠自由和學生坐,我們都「被迫」和學生分開。

雖然我並不習慣,但無庸置疑,這是一個美麗的文化。這讓我想起在菲律賓接受初學培育時,當地人同樣很重視長幼尊卑,用膳時餐桌座位階級分明, 但他們的青年對長輩確實很有禮貌,十分尊敬。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每次當我和青年聊天,或對他們作出一些教導時,他們迅速並樂意接受。原來,長幼尊卑的文化為青年人培養出謙遜的美德,因此對長輩的教導抱有開放的心態。

引用《禮記》所言的「敬老慈幼」(這也是「慈幼會」的中譯由來)來反思,尊卑分明的文化強調的是「敬老」,而慈幼會的預防教育法所強調的, 便是「慈幼」。兩種精神相輔相成,並無衝突,均能薰陶青少年的品德,幫助他們邁向聖德的道路。


  • 圖:紀念26位殉道聖人
  • 作者是慈幼會修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