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開啟2025禧年 望德不叫人蒙羞
教宗方濟各於5月9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耶穌升天節晚禱時,隆重宣布將於本年12月24日,在聖伯多祿大殿開啟聖門,開啟2025 禧年,主題為「望德的朝聖者」,他並頒布禧年詔書《望德不叫人蒙羞》(Spes non confundit),呼籲世人重拾對生命的熱情。
教宗於席間將禧年詔書授予四間宗座聖殿的總鐸、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以及世界主教的代表,由禮儀人員宣讀詔書內容。《望德不叫人蒙羞》主題取自羅馬書(五5),教宗透過這詔書為世界呼求希望的恩寵,申述當中的祈求、建議、呼籲,禧年帶來的新猷。
2025禧年以「希望的朝聖者」為慶祝主題,教宗邀請世人在「時代的徵兆」中認出希望,因此「要看到世上的善,這樣就不會陷入被邪惡和暴力所淹沒的誘惑中。」而希望的首要徵兆,就是實現和平,避免再陷入戰爭當中。教宗邀請世人於禧年內讓在囚者看見「明確的希望標記」, 建議各國政府實施大赦或免刑,讓在囚者重新融入社會,教會並在監獄內開啟一道聖門,作為關懷的具體標記。
不能讓弱小者蒙羞
「我們不能讓他們蒙羞。」禧年詔書為所有人帶來希望,特別是患病致不良於行的人,教宗感謝「在艱難的處境下殷勤履行使命的醫護人員;青年亦需要希望,他們的夢想時常破滅;新移民的期望「不可被偏見和封閉所阻撓」,任何人不應被拒絕去建設美好未來;世人不能忘記孤獨及被遺棄的長者。故此,「基督徒團體應時刻準備維護弱小者的權利。」
「我們每天會遇到窮人或變得貧窮的人,有時,他們可能就是我們的鄰居,經常無家可歸,亦得不到溫飽。」教宗再次建議,國際社會應該把軍事開支用於設立一個世界基金,以期最終消除饑餓,促進最貧窮國家的發展。
慈悲傳教士繼續履行使命
教宗在詔書的結尾肯定不同宗派的殉道見證,並希望教會於禧年期間舉行一場合一的慶典。教宗建議於特殊慈悲禧年(2015 -2016 )設立的「慈悲傳教士」,繼續履行他們的重要使命,按主教的派遣前往到「希望受到嚴峻考驗」的場所,例如是監獄及醫院,或「人性尊嚴遭踐踏」的地方。
此外,朝聖是禧年的重要慶祝活動,教友可前往教會指定的朝聖路線及禧年聖堂,踏上「重拾信仰之旅,暢飲希望之泉。」
全球座堂12月29日開啟聖門
教宗訂定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將於2024年12月24日開啟,以此開啟2025禧年,並將於2026年1月6日主顯節關閉聖門,以此結束禧年。
12月29日,教宗將開啟拉特朗大殿的聖門,同日,全球所有主教座堂中應舉行彌撒,隆重開啟禧年。2025年元旦,天主之母節當天,羅馬聖母大殿會開啟聖門,聖保祿大殿則於1月5日開啟聖門。這三道聖門將於2025年12月28日(主日)之前關閉。
聖門為教友打開救恩之路,跨越聖門的朝聖者,滿全善工、祈禱、辦妥修和聖事及領聖體等條件,一般可以獲得「全大赦」,而於2025禧年期間,到訪羅馬的朝聖者還可以跨越宗座大殿的聖門。
談到大赦的意義,宗座神學研究院院長斯塔利亞諾主教(Antonio Staglianò)表示,「大赦與天主的慈悲相連,這慈悲豐富地降臨到人類生活中。」他提醒,聖年的恩寵不是單純透過跨越聖門或履行善工可得,教友需要將聖年的精神,植根於深刻的、內在的、悔改的經驗中。
文、圖:梵蒂岡新聞網、OSV新聞網
![]() |
![]() |
|||
《望德不叫人蒙羞》詔書 |
2025年禧年慶祝活動 |
- 01 教宗方濟各主持耶穌升天節第一晚禱
- 02 教宗把2025禧年詔書授予聖座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菲西凱拉總主教
- 03 禮儀人員在聖伯多祿大殿聖門前宣讀2025禧年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