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難總要開始〔作者︰關傑棠〕
從前教會強調我們是屬靈團體,對世俗事務不應太過參與;因為這些是屬於政府官員們的工作。然而,這想法很有商榷餘地,事關主耶穌說的:「凱撒的歸凱撒,天主的歸天主。」的意思是指出兩個不同的生活層次,但彼此間是沒有排斥和對立,而是應該互相補足和提升,令人民生活更臻完善,生活更加幸福。
上世紀六十年代梵二大公會議給天主子民修正出一個更符合福音精神的教會格局,「關心社會」成了信仰生活不可疏忽或缺的使命。教會既出世,但又入世;唯一教會明白自己的身份及能力,對關心民生責無旁貸;但對政治生態,則須保持適當距離。你總不能跟那些「口甜舌滑」的政客政棍周旋,浪費時間!明白這點,任何國家都需要「國安法」和「二十三條」來保護人民, 免受外敵入侵和內敵騷擾。坦白說,這不是甚麼驚天動地的舉措!看看世上其他國家,他們立的法比我們香港更精密嚴謹。
關心社會,人人有責。一百五十年的香港英國殖民地統治,的確對我們香港人影響深遠,習慣了的思維和生活模式,很難一下子改掉。然而,歷史巨輪及包袱不會停下來遷就你,香港回歸中國是鐵一般和不能逆轉的事實。但問題就出在英國殖民地統治模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治國手法差異很大。
還好,香港仍是個自由出入的城市,仍是個你可以決定自己命運前途的地方,去與留任君選擇。有本書《來生不做中國人》代表了一些朋友的想法,他們不能寬恕祖國過去對自己和家人犯下罪行,唯有遠走他方,寧做個二等公民。亦有不少香港人根本沒有國家觀念與體驗,良心平安地移民他國,為自己子女的教育前途作出犧牲。有次跟一對三十來歲的年輕夫婦交談,他們居然沒有聽過「唐宋元明清」的歷史 !我們香港人要學習彼此接納和互相寬恕了⋯⋯
最後,一如本文開始時說的,要關心社會民生,太多政治攪作可能會引來官非。論民生,正所謂問題難題一籮籮,正如香港要跟綠色環保世界接軌,「走塑」和「垃圾徵費」已令全城鬧得熱烘烘,莫衷一是。加上居住房屋花費太高的死結,我們又怎能拼得好經濟呢!做好「民生」已經長路漫漫,要在北方大佬面前攪「政治」便似乎不切實際了。
無論你身處何方,大家都是中國人。只要在落腳的土地做個正直廉潔的人,這已是對祖國最正面的貢獻;至於你是中國香港人,又想幫一下自己人的,怎辦?有!第一:多回香港、回中國探親旅遊。第二:多回香港、回中國做生意。第三:多鼓勵你們的子孫學有所成後,回來建設社會。難?但總要有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