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牧心聲】一位牧靈工作者的分享
面對不同的病人,無論有沒有信仰,或病情輕重,他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情緒上的困擾, 引致寢食不安,我能為他們做甚麼?原來不是做甚麼,而是真正的臨在、專注地聆聽、付出時間去陪伴、真誠的關懷,讓病人感受被接納和無條件的愛,感覺安全而自由地打開心扉, 讓他們內在的恐懼、焦慮、不安、需要、或說不出的感受,可以有機會抒發。藉著我們的回應與同行,得到支持鼓勵,也獲得正面的力量去面對種種的困難,接受自己的有限。在不知不覺中,從他人的故事,讓自己成長了,亦學會關懷自己,多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和天主的聲音。
在醫院服務,見盡不少生離死別,有些胎兒未及出生已死去,有些人很年輕就去世,或有些在意外中身亡,這對家人的打擊特別沉重和傷痛,尤其是白頭人送黑頭人,使家人有點招架不住,甚至身體像癱瘓了一樣,不能動彈,任何安慰說話也不能撫平這傷口,有時輕拍一下家人肩膊或一個溫暖的擁抱,尤勝千言萬語。
我也目睹過一些一出生就患病的孩子,他們的身體和平常的孩子不一樣,需要特別的醫療設備才可生存下來,作為父母實在無可奈何,病人一生也未必能離開醫院,但家人不離不棄的照顧,每天從早到晚像上班的一樣到醫院,因著愛,溫暖了孩子的心,他們的生命有了意義。反之,有些孩子可能未感受到愛,雖然身體無病無痛,衣食無憂,但情緒常受困擾,覺得整個生命只局限在讀書成績上,由幼稚園、小學、中學甚至到大學,生存好像只為讀書一個目標,常被叮囑以學業為重,好成績就會得到父母的獎賞,愛變得是有附帶條件的,如未能與家人好好溝通,縱使考上了大學,感覺一切都只為別人而做,生命自覺全無意義和樂趣,病人因一念之差而結束了自己的性命,實在令人心痛。
人實在非常有限,不知死亡哪日會來臨。死亡是人生命的最後階段,要面對的極限和挑戰,也是信仰備受考驗的時刻,但無論你有沒有信仰、任何年齡,都有機會踏進鬼門關。在生命倒數的日子,甚麼為你是最重要?當仍有一口氣去處理自己生命的優次,切勿忘記向身邊人說聲:「我愛你、多謝、對不起。」曾有患癌症多年的丈夫,太太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愛在心裡口難開,常說已是老夫老妻,從沒親口向太太表達過愛意,經鼓勵下,在他臨終時親口向太太表達了他的愛意,讓太太感動得痛哭流涕。
愛是需要表達,「如果我們彼此相愛,天主就存留在我們內,祂的愛在我們內才是圓滿的。」(若壹 四12)讓我們珍惜擁有的一切, 愛在生命未了時,突破在不完美中的局限,走向圓滿、走向主、走向那生命的源頭!
主,感謝祢的召叫,得享祢賜予豐盛的生命,願我能以生命影響生命,好好的活在每一刻,把平安送給所接觸到的人,傳遞祢的愛, 彰顯祢的光榮。
- 本專欄逢第二主日刊出
- 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