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足跡】利瑪竇中國傳教之旅(七十一)

期數
4190期
刊登日期
2024.06.07
主曆
2024年06月09日 常年期第十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傳教足跡本頁圖片/檔案 - 13A_5001607年,學者黃輝撰寫了一本書籍,準備由翰林院出版,內容談及天主教,當中批評利瑪竇神父的《天主實義》。利神父表示,黃氏的書籍在出版前,有一名官吏跟利氏等人認識已久,深知利神父及天主教的事,決定修改黃氏的書籍,以保護教會,利氏非常感激天主的安排,讓他們安然渡過困難。縱使傳教之路困難重重,但利氏有信心天主與他同行,期待豐碩的收穫。

有認識利氏的官員來北京探望他,看到他的著作《畸人十篇》後,非常喜歡,並把內容抄錄,準備回到自己的省份後再版印刷,該書在浙江一帶,非常風行。有一位學者看了利氏的書籍,給利氏寫信,稱讚該書內容豐富,並懇請利氏不要反對佛教,否則禍患無窮。利氏給對方回信,表明自己看待真理和天主的立場。有人把利氏跟上述學者的信件印刷出版, 人們開始拉攏利氏,或是重新印刷他的書籍, 亦有人在自己的書籍裡,引述利氏的意見,並且對於天主教會、倫理、哲學、數學方面,非常欽佩。至於世界地圖,每年都有出版,或於地理書籍中作為附件。總括來說,人們非常欣賞利氏的書籍,傳教士亦受到當地人尊敬,利氏為此再次感謝天主的眷顧。

利瑪竇神父表示,他在中國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以中文回覆從中國各地蜂擁而至的信件,其中有不少人擁有重要的社會地位,他們當中有些人因著利氏的聲譽而與他們交往。利氏離開廣東已超過十年,他說首次到北京,得知波斯人稱呼北京為汗八里,稱中國為契丹,利氏相信,他身處的中國就是元代的「契丹」。利神父也談到同會兄弟鄂本篤修士(Fratello Benedetto di Goes)的經歷:鄂修士前來中國,吃了不少苦頭,經歷過被搶劫、被欺凌,攀山涉水前來中國。利氏知道後,因他離開北京需要先得到皇帝批准才行,遂派出富經驗及充滿才幹的中國籍修士鍾鳴禮及一名教友前去肅州(即現今酒泉),務求成功接他回來。鍾修士成功見到鄂修士,但他當時經已病情嚴重。鍾修士一抵達,便給鄂修士送上利氏的信件。鄂修士接過信件並親吻,又把信件放在懷裡,不停感謝天主,說:「主,如今你可以讓你的僕人平安去了。」鄂修士於十日後離世。

  • 本文部分內容取自羅漁譯,《利瑪竇書信集(下)利瑪竇全集4》,光啟出版社、輔仁大學出版社,1986。

  • 圖:利瑪竇神父曾在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講學(圖: creative commons 3.0)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