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瑪利諾中學彌撒中心 新社區的福傳標記
按圖放大
「堂區與學校合作的福傳模式,能在人口老化的社區內孕育出新的果實,我盼望其他學校一起加強堂校合作,讓學校成為堂區富有力量的延伸。」觀塘耶穌復活堂於本年4月在瑪利諾中學成立彌撒中心,該校校長鄭英佳邀請學生及區內教友前來參與彌撒,在主內彼此共融。
耶穌復活堂區主任司鐸馬德良神父(Terrance Mascarenhas)於主日從堂區辦事處出發,駕車前往山邊的潔心彌撒中心服務,然後轉往山上的瑪利諾中學彌撒中心,每次彌撒後,他定必與每一位教友相聚,之後才下山返回耶穌復活堂主持活動。
馬神父察覺到瑪利諾中學彌撒中心所處的安達臣道發展區,新屋邨相繼落成,帶來了重大的福傳機遇,於是他在5月底聯同教友義工,前往區內派發福傳袋。馬神父喜見街坊欣然接受,兒童義工也落力福傳,他期望瑪利諾中學彌撒中心將來能開設青年慕道團,為堂區增添福傳新力軍。
瑪利諾中學彌撒中心的小聖堂帶動了校內的宗教培育氣氛,小聖堂每天早上七時半起開放,讓師生入內祈禱或默想,同時成為宗教課的體驗空間,鄭校長邀請教友學生回到小堂參與主日彌撒,「同學積極服務,在自己的『主場』引領未有信仰的同學聆聽福音。」他表示,學校曾借出小聖堂供教會團體為青年舉辦「啟發課程」,而未來學校也計劃舉辦相關活動,向青年福傳。
成為堂區的延伸
「昔日瑪利諾神父積極在觀塘傳教,現在學校與小聖堂的服務,延續了他們的傳教精神。」鄭校長慶幸新校舍座落於公共屋邨建築群之內,讓學校向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打開大門,同時讓學校在社區內作為堂區的福傳中心,親近居民。
瑪利諾會神父創辦瑪利諾中學、觀塘瑪利諾書院(兩校現由香港教區管理),服務貧苦的青年,並建立耶穌復活堂。鄭校長矢志推動學校傳承瑪利諾神父及前人的福傳精神,關懷青年,「我們期望未來可以鼓勵學生服務堂區,協助堂區在這個新社區內福傳。」
傳承舊校舍十字架
瑪利諾中學於2022新學年從九龍灣彩霞道的舊校舍,遷往觀塘安秀道27號的現址,新校舍設計新穎,獲頒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之優異獎;同時設有校史室及涂挽靈神父(Howard Daniel Trube)紀念禮堂,讓青年認識傳教士的福傳歷史。
舊校舍頂部的巨型金色馬賽克十字架是學校的福傳標記,雖然未能遷移到新校舍,但小聖堂祭台後方的小型十字架沿用了相同設計,旁邊還加上葡萄枝圖案,見證該校的進步與傳承,鄭校長表示, 「創校的瑪利諾會涂挽靈神父在創校初期站在門口歡迎貧苦學生前來就讀,體恤他們的困難並加以照顧。前任校長賴永春也是舊生,他勉勵我們傳承傳教士的作風:並非揀選最好的學生來教導,而是教導最需要我們的學生。」
小聖堂佔地105平方米,可容納約50人,貫徹學校的白色整體設計;內裡的耶穌像、聖母像、聖心像及讀經台皆從舊校遷來;任教視藝科的副校長更特別為彌撒中心設計標誌及路標,歡迎教友前來小聖堂親迎天主。
瑪利諾中學彌撒中心的教友梁鄧鳳玲六年前遷到區內屋苑,是最早一批遷入的居民,最初前往潔心彌撒中心參與彌撒,她對於教區與學校合力設立彌撒中心而感到驚喜,「相信這間小聖堂得來不易,也方便居民參禮。」梁太從小聖堂的莊嚴,感受到校方對福傳的重視, 她期望加強堂、校積極福傳,教友亦主動參與彌撒中心的活動,讓團體茁壯成長。
- 編輯 Catherine Wong / 採訪 Joe Tang / 設計 Andy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