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嘉諾撒醫院小堂(上)溫暖眾心助覓平安

期數
4192期
刊登日期
2024.06.21
主曆
2024年06月23日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10_1200按圖放大

疾病與傷患經常令醫瀰漫著痛苦與悲傷的情緒,嘉諾撒醫院內寧靜的小堂便成為受苦者找到慰藉和希望的地方。該院護理總監蔡植沛修女表示,醫院自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於1929年創辦之初,已設有小聖堂,一直歡迎所有人士到訪:「誰也可以來這裡靜思和祈禱,有些人未必有宗教信仰,純粹想靜靜坐著,尋回心靈上的平安。」

葉慧賢修女在1978年被派到醫院服務,於2000年擔任護士長一職至2012年退休。她憶述,剛到醫院時仍有很多由意大利總會派來香港服務的修女,可以探望和慰問病人;惟到了九十年代初,大部分修女均年事已高或被調回意大利,醫院便在1993年成立牧靈部,以便更有系統地關顧病人及家屬的靈性需要,協助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病苦。「醫院有來自社會各階層的病人, 甚至有些是平常會在電視上看見的。別看他們在鏡頭前表現剛強,患重病時也希望追尋靈性上的幫助和慰藉。」她道。

與受苦者同行

現時除了專職醫院牧靈工作的修女,包括葉修女在內的幾位退休修女也會充當「同行者」,在有需要時探訪病人。為實踐修會會祖聖瑪大肋納嘉諾撒「讓人認識及愛慕耶穌」的傳信使命,葉修女亦不時主動與小堂裡的病人、家屬甚至醫生攀談,了解他們的擔憂。她特別提到,醫生工作時間不穩定、壓力大,卻不易找到宣洩渠道,「他們在外都是與人談公事,在小堂裡才可訴說自己的困難。」

為鼓勵受苦者多點正面思考,葉修女會先向他們講述修會聖女若瑟芬柏姬達的生平:在非洲出生,年幼時被擄劫販賣給不同商人為奴隸,因而輾轉到了意大利,認識天主並加入修會, 在困苦中找到生存意義。她也會分享自身經驗,例如每日默想在眾多挑戰中,值得感到平安的事情。她認為,這種「個人接觸」十分重要,可讓受眾感受到陪伴和安慰,其後如發現他們有興趣認識信仰,便會推介他們到堂區參加慕道班。

報佳音帶來歡樂

天欣兒童保健中心及體檢中心部門主管林頴芯雖然並非教友,卻處處感受到醫院裡的天主教氛圍及牧靈關懷,除經常看見牧靈部的修女到病房與病人聊天,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的神父亦會前來為病危教友施行傅油聖事,「對他們是很大的安慰,可以得到心靈上的平安。」她笑言,神父到醫院舉行祝聖禮時,有同事會請他在「曾經出事」的病床灑聖水,令自己安心一點。

每年聖誕節,醫院也會邀請員工的子女參與角色扮演,重溫聖母領報及訪親等聖經故事, 並到病房報佳音。林頴芯的兩位女兒是報佳音的「中堅分子」,九歲的大女兒自三、四歲起扮演天使、小羊等配角,近年則扮演聖母瑪利亞和依撒伯爾;五歲的小女兒在這兩年亦開始飾演配角。

報佳音當天,眾人在小堂祈禱後,小朋友會根據敍事者描述的場景進行演出,期間由嘉諾撒聖心書院的歌詠團伴唱短誦。一行三十多人隨後走訪各樓層的病房,歌詠團負責在走廊唱聖詩,蔡修女則帶領小朋友到病床前詠唱,為病人帶來耶穌降生的歡樂與希望。

「病人和家屬看見小朋友這麼天真、可愛,都會高興起來⋯⋯去到深切治療部,我們一般都只會在門外獻唱,但去年有一位病人的家屬邀請小朋友進入病房唱歌,那天是1221日,病人在1225日便離世了。」蔡修女說。她亦喜見醫院的年輕同事願意與子女一同參與活動,讓這個溫暖人心的傳統得以傳承下去。


  • 編輯 Catherine Wong / 採訪 Reggie Lai / 設計 Andy Won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