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足跡】利瑪竇中國傳教之旅(七十五)
利瑪竇神父撰寫信件, 向總會長阿桂委瓦神父介紹其著作《畸人十篇》,該書得到不少當地學者協助撰寫序言,利神父揀了其中兩篇,放在印刷版本,該兩篇序言是利神父於翰林院工作的李之藻與劉胤昌所寫,其中一位除撰寫序言外,亦將《畸人十篇》的每一篇的大意以詩體吟出來,使該書的聲譽更盛。利氏表示,該書籍在南京和南昌於北京出版後翌年(即1609 年)需要重印,他表示,自己也把數百本書籍分送給他人。利神父稱,在中國,以書籍傳教的效果不俗。
跟利瑪竇神父相識及隨他學習數學經年、並於翰林院工作的李之藻,曾刻印利氏的「世界地圖」,之後再度印刷《渾蓋通憲圖說》, 那是利氏的老師、克拉威奧神父「Astrolabio」的節譯本,由利氏口述、克拉威奧神父筆錄。該節譯本分為上、下兩卷,利神父把上卷送給總會長阿桂委瓦神父。他續說,阿桂委瓦神父雖然看不懂書的內容,但書中的文體優美,圖案設計精確,讓總會長細閱以作了解。利氏續說,老師克拉威奧神父兩本著作《同文指算》(Aritmetica Pratica)和《論鐘錶》(De Horologiis)已翻譯成中文,稱讚對方懂得製作手錶,既美觀又準確。
利氏表示,他於1608 年初,把自己繪製的「世界地圖」獻給中國皇帝,對方非常高興,要求多印一些,以便懸掛於不同的宮殿。利氏解釋,因原版不在北京,而其他版本亦經已破損,不能再印刷了,皇帝遂命工匠按照利氏繪製的世界地圖刻版,然後再次印刷,再將印刷品懸掛於宮殿中。利氏為此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地圖上寫有耶穌的名字及耶穌會的徽章,再加上有不少學者給地圖寫序,稱讚傳教士所做的一切,希望皇帝有機會看到地圖上所刊載之教會的道理,及歐洲的風土人情,以引起皇帝的興趣。利神父感激天主的所有安排!
1608年6月,南京發生水災,所造成的損失無法估計,而河南、安徽、浙江三省也發生嚴重水災,有些地方的洪水更淹至屋頂,房屋遭到重大破壞。有見及此,朝廷給災民發放金錢作資助,有些省份則以免收稅項作為賑濟。然而,有些貧窮家庭因無法維持家庭生計,無奈把妻兒賣給他人作為傭人。
• 本文部分內容取自羅漁譯,《利瑪竇書信集(下)利瑪竇全集4》,光啟出版社、輔仁大學出版社,1986。
- 圖:洪水造成極大傷害,湘江兩岸的房子均被淹沒。(圖:creative commons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