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代人】年輕人可以為教會做甚麼?
曾有一段時間,我喜歡穿著學校天主教同學會(Katso)的外套外出,很方便,不用煩惱要穿甚麼。有次彌撒後和主日學一位小女孩的媽媽聊天,她看到我的外套,問道:
「咦姐姐,你讀大學?」「不是,還在讀中學。」「噢……這麼年輕……」
是的,我常被人誤以為比實際年齡大。但這位媽媽的話卻也令我反思:年輕人可以為教會做甚麼?
回顧中學生涯的六年裡, 我有五年也在Katso和另一個宗教學會服務。我很享受在學校籌辦宗教活動、帶領同學認識信仰以及與師妹們深入交流有關信仰的話題。透過持續的服務, 我發現青少年很需要有信仰路上的同行者,他們需要被聆聽、重視和主動關懷,同時會在熱情和適當地開放的氛圍中更樂意進一步探索宗教的意義或與信仰相關的趣事。作為同行者的我們可以分享自己的信仰歷程,也嘗試了解和解答青少年的困惑,啓發他們思考,從而吸引對信仰認識不多或冷淡的青年重新看到天主在他們生命中的位置,激勵他們願意學習更多,擺脫「宗教很沉悶」的觀念。所以 ,我們雖然是學生,但也可以帶領年紀相近的人更接近天主,在校園中實踐使徒工作。
我也在中三開始擔任堂區的主日學導師, 近兩年負責教導小一孩子。除了享受教學過程,我更喜歡他們的純真和喜歡發問的精神, 這讓我看到兒童是天主給這個世界很大的祝福。我一般不喜歡在課室「講書」,反而鼓勵小朋友透過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自己感受和探索四周,然後再配合言語的教導和講解令他們學會某些課題(例如天主創造天地萬物)。我希望他們明白,信仰是活的,也是有趣的,並不是學會課本上的一字一句就是信仰的全部。我也想到,其實年輕人在不久前也都是個孩童,如今我們長大了,也可以引導孩童認識信仰,給予他們培育。這就是為甚麼我堂區的主日學叫做「小荳芽」—這寓意孩童藉著培育,生命在信仰中紮根、萌芽, 靈魂得到滋潤而茁壯成長。
基督徒的生命是指向世界的,而負起使徒工作便是實踐生活的合一,即日常生活和信仰的結合。年輕人可以為教會做甚麽?只要肯踏出第一步,我們在學校和堂區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因為我們是教會的希望,是福傳工作重要的推動者。我們的工作不但能讓我們常常感受到天主的愛和臨在,豐富自己的信仰生活,更可以帶領和幫助更多人認識,繼而尋找天主。
- 01 作者與主日學小朋友
- 02 作者領導學校宗教團體「方濟少年」活動
-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跨範疇青年牧民關注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