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足跡】利瑪竇中國傳教之旅(七十六)

期數
4195期
刊登日期
2024.07.12
主曆
2024年07月14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傳教足跡本頁圖片/檔案 - 13A_500利瑪竇神父透過信件,向總會長阿桂委瓦神父講述傳教士在中國之生活: 他們在北京行事,一切差不多皆按朝廷的指示而做, 得到許多官員尊重,他們經常拜訪利氏等人,彬彬有禮。利氏等人於16058月購置一所宅院,靠近順成門(現今宣武門),十分寬敞, 方便接待客人。利神父表示,許多時候整天在大宅客廳等候訪客到來,而每隔三至四天,利神父便需要回訪對方,這些回訪令他非常疲累。然而,他並不能丟下這些工作,否則遭到他人排斥,被視為野蠻人,利神父為了傳教及令當地人皈依,只得按當地習慣行事。利神父表示,在中國,凡有地位的人,門房皆有一個衣著整齊、態度嚴肅的僕人,專責管理訪客簿。簿內載有訪客之姓名、身份、住址、禮節等等,拜訪時必須出示此簿。利氏表示,在新年或大節日,曾經收到超過一百本訪客簿呢!

利氏續說,大部分訪客皆會到訪聖堂,他們對天主教的聖像、書籍和鐘錶感到好奇,也會對祭台上的救主像和聖母像叩頭行禮。利神父稱,他們會趁機向當地人介紹天主教教義。待跟訪客熟絡後,再上門拜訪對方,進一步講解教會的道理。利神父稱,許多教友皆是這樣皈依的。

在中國,原來以書本傳教非常普遍,曾經有一名進士聯絡利神父,談論在利氏等人出版的書籍中所發現的問題。他與利神父討論了頗長時間。利神父稱,在他們眾多書籍中,中國人最感興趣的,首推世界地圖與數學之類的書籍,及其他介紹新奇事物的書籍,例如有關地球的知識。當地人前來向利神父等人請教,利氏的書籍亦得到人們稱讚。利神父向總會長解釋,在中國的傳教工作成功與否不應以領洗人數的多寡去判斷。利氏認為,他們正在進行「奠基」工作,以建立穩固的信仰根基,希望幫助宣揚天主的道理,以艱辛的血汗賺取成果。利神父同時稱讚中國人聰慧過人,文學風氣鼎盛。

利氏亦談到中國人所信奉的宗教,認為中國人大多數不會抗拒聆聽天主的道理,從他們願意皈依領洗便知道。

• 本文部分內容取自羅漁譯,《利瑪竇書信集(下)利瑪竇全集4》,光啟出版社、輔仁大學出版社,1986。


  • 圖:現存於蘇格蘭威爾斯國立圖書館內歷史最悠久的天文圖表(圖:creative commons 1.0)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