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書展說起
暑假期間,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動「香港書展」將於7月17日舉行,香港教區再度參展。疫情前,天主教的展區由不同的教友組織、修會團體及出版社組成,參展攤位數目較多,甚至足以組成一條「天主教街」,再配合設置一個小舞台,邀請神父、修女前來暢談,或是教友團體作演出,非常熱鬧!反觀近一、兩年教區只有轄下的傳播機構參與。縱然展區的規模較以前小,但最重要是走出社區,主動接觸大眾,讓人認識天主。
在現今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事事講求即時, 網上資訊每天蜂擁而至,那些資訊還附以聲音和影像片段,只須點擊即可觀賞,而且影像較冰冷的文字吸引, 信息既簡單又直接。面對電子資訊唾手可得,紙媒是否已被取代呢?
香港出版學會早前發布「香港全民閱讀調查報告2024」,以電話成功訪問了1,006名市民,了解他們的閱讀習慣。調查結果顯示,有紙本閱讀習慣的受訪者與電子閱讀(例如電子書、網上報紙及雜誌)的人數比例相若,其中值得欣喜的是,18歲以下組別的受訪者,逾七成人有紙本閱讀的習慣,較電子閱讀的組別高大約10%。而所有受訪者中,逾三成人每月花費100元或以上購買紙本書,其中近六成受訪者認為,使用電子媒介增加了他們的閱讀時間。換句話說,當大眾遇上心儀的書籍時,仍是願意付出時間和金錢去閱讀。
另外,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於4月23日舉行首屆「香港全民閱讀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及康文署多個場地舉行「閱讀半小時」活動,鼓勵全港市民,特別是希望青少年養成閱讀的習慣,營造閱讀氛圍。這活動正好作為一個切入點,香港書展緊隨其後舉行。天主教機構參與書展,展出林林總總的書籍,讓入場人士悠閒自在地閱讀,選購合適的書籍。
教區參與香港書展,貨品銷售與盈利只是其中一個目標,最重要是藉此機會,接觸大眾,特別是接觸那些尚未認識天主的人。這類大型活動的確是一個福傳良機,讓教會走進人群中傳福音,不管是一個友善的微笑,還是細心的介紹,讓對方感受到天主教會的善意和親切,以期真正達到「瞳閱讀 齊祈禱 迎禧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