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珍愛主賜〔作者︰廖雅倫〕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乙年讀經)
讀經一:列下四42 - 44 ∣
答唱:詠 145 ∣
讀經二:弗四1 - 6 ∣
福音:若六1 - 15
近幾年政府宣傳「惜食」運動,希望市民珍惜食物, 避免浪費。香港每日製造了3,600公噸的廚餘,當中七成來自家庭。的確,我們很容易得到想要的食物,亦很容易浪費棄置。但同時全球有約8億人口餓著肚子入睡,相當於世界上每9 人中就有1人正遭受飢餓。實在,我們每次進餐時,真的要學習感恩和懂得珍惜所有。
今日的福音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五餅二魚奇蹟,有起碼五千群眾聚集聽耶穌講道,但那地方是荒野,沒有足夠的食物。耶穌就在那時候顯了一個大奇蹟,眾人竟然都吃飽了。之後,耶穌叫他們「把剩下的碎塊,收集起來,免得糟蹋了。」(若六12)一切食物都沒有任何浪費。在這奇蹟事件上,福音中幾位人物的行實,都能給予我們反省,究竟我們有沒有糟蹋上主給我們的恩賜呢?
讓我們先看看斐理伯,當耶穌問他說: 「我們從那裡買餅給這些人吃呢?」他近乎晦氣地回應:「就是二百塊『德納』的餅, 也不夠每人分得一小塊!」(若六5-7)在斐理伯的腦海中充滿著疑惑,覺得沒有可能去滿足這麼多人的需要,因此他不再想辦法了!實在,當我們遇上困難時,我們又會否被心內的「不可能」窒礙了,而錯失任何讓事情轉變的機會呢?
安德肋沒有被困難窒礙,他會想辦法, 於是找到一個兒童,他有五個餅和兩條魚。的確,為五千人,這個份量是微不足道,說出來也許會被人取笑,而且這五個餅和兩條魚經過整天的悶熱,說不定也會變壞發臭。但是,安德肋不怕說出來,即使他知道沒有可能吃飽這麼多人。安德肋的行動提醒了我們,不要放棄每一個可能性,若果每人也願意去想辦法,並投放在耶穌前,容讓耶穌帶領,事情必會有所改變。
第三位是福音中那位兒童,他是增餅奇蹟中最重要的人物,他願意分享所擁有的五個餅和兩條魚。這次的分享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奇蹟發生。的確,我們每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可以貢獻團體,只要我們願意去分享這些天主給予的神恩,無論是金錢、時間、才能……等,奇蹟就會發生。
五餅二魚的奇蹟,更是喻意生命之糧, 即聖體聖事。每次領受聖體聖事,就是耶穌使我們的生命有一份內在的轉化,變得更豐盈,更體會主耶穌的臨在和滿足。就像群眾吃了五餅二魚之後,他們不單只飽足,還有剩餘。聖體聖事更加是這樣,我們的信仰生命不單只得到飽飫,更加可以將這恩寵透過我們的生活行動流露出來,使我們願意去分享,也願意去珍惜所擁有,亦願意去感恩讚頌,這全因來自主耶穌的愛。這愛驅使我們關心近人的需要,邀請我們伸手幫助。所以,愛德能夠使看來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因為在愛德中能彼此擔待,互相分享。假若我們領聖體之後,信仰生命完全沒有改變:沒有感恩、不去關心、對他人的需要視若無睹,那就真的糟蹋了聖體聖事所給予我們的恩寵。
- 廖雅倫神父為教區神父,現任聖十字架堂主任司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