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疏離的時代 與新教友同行皈依路

期數
4199期
刊登日期
2024.08.09
主曆
2024年08月11日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01.01_1200

(本報訊)「很多人經歷疫情後,特別是青年,變得有點『內向』,人際間的關係疏遠了。況且網上聯繫過於方便,大家不輕易出來見面了⋯⋯ 然而,信仰團體令我活躍起來。」本年於聖葉理諾堂領洗的青年林雋皓深信,青年只要在教會內找到共鳴及同行夥伴,自然會樂意接觸教會。

本年的復活節有約2,300 位成人、青少年及嬰兒領洗加入教會大家庭。林雋皓雖然未有被學校的宗教培育打動,但中學的教友老師以身作則,鍥而不捨地向林雋皓福傳,終於在她帶領下前往堂區慕道。

林雋皓在聖葉理諾堂教友及香港浸會大學天主教同學會成員的陪伴下,不斷加深信仰,而領洗後參與甘寶維副主教帶領的柬埔寨、泰國交流體驗團,燃點了他的傳教心火。儘管旅程有點兒艱苦,無礙他報名參與,他表示,「甘副主教曾前往柬埔寨傳教,他的傳教熱忱吸引了我。這次是體驗而非旅行, 青年不會因為不舒適而放棄。」

林雋皓了解到,教友有責任建設外向的福傳團體,福傳內容要貼地,「我喜歡聖堂的建築及歷史,相信聖堂導賞等從外教人角度介紹教會、有文化深度的活動,能喚起人們共鳴。」他決定成為大學天主教同學會幹事,善用活潑的方式幫助同學們認識信仰。

導師待人坦誠 打開青年心扉

海星堂新領洗教友張慕賢與子女一同領洗, 她的意外收穫是,子女於皈依歷程中脫胎換骨, 「疫情令青少年受困於網上教學,他們未必習慣跟別人面對面吐露感受,然而,慕道團導師與實習的年輕教區修生,總是坦誠講述自己的軟弱及克服困難的經歷,打動了參加者。」三人領洗後每週參與彌撒,一對子女亦參與青年團的聚會,張慕賢欣見團體生活令子女變得更有耐性。本頁圖片/檔案 - 01.02_500

「青年不是『隱沒』了,最近的動漫節不就是吸引了大批青年參與?教會需要為青年建設朋輩團體。」海星堂署理主任司鐸譚永明神父積極與慕道團導師陪伴青年,近年他亦加強堂區合作去福傳,他不時前往學校,與學生玩「足球機」,有時會講授道理,以期增進彼此感情,此外,海星堂沒有忽略銀髮族和成年人,透過聯誼活動讓他們熟絡起來,以建設團體。

海星堂慕道委員會主席王慧霞坦言現在培育青年比以往更困難,「青年不習慣在家中講述感受,或慕道團氣氛冷淡,就不會暢所欲言,然而,當聚會討論有深度,青年便會樂意參與。」她表示,雖然堂區的領洗人數由十年前的100多人,回落至近年的20多人,但導師只會付出更多的關心,積極尋回疏遠堂區的羊群,透過堂校合作,轉介教友學生予堂區栽培。

導師解答疑惑 持續陪伴

雖然不少堂區的慕道人數減少,但聖母玫瑰堂傳道員陳婉儀感受到,「更多人在社會運動後為了尋求心靈平安而慕道。」她指堂區的慕道內容除基本教理外,更著力回應當代人的迷惘,包括從「真福八端」反思社會與信仰,同時邀請具份量的講者,講授社會倫理及生命倫理課題,「我們希望成為新教友的同行者。」除了為慕道者及新教友鞏固信仰基礎,陳婉儀與傳道員夥伴於每個主日陪伴新領洗教友參與彌撒,教導他們善領聖體及守節日,並鼓勵他們建立小團體及參與善會。西環是樓宇新舊交替的社區,她欣見新教友遷離西環後,仍因著同行的情誼,回「家」參與慕道團的聚舊活動,使她更加用心為新教友維繫團體。(鄧)


  • 01 周守仁樞機與2023年領洗之教友及代父母聚首
  • 02 譚永明神父於本年復活節為張慕賢付洗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