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光照亮灣仔 讓新教友認識教會歷史
(本報訊)聖方濟曾言道:「世上所有的黑暗也不能消滅一根蠟燭的光芒。」灣仔星街的歷史紀念碑上,除了記載該處亮起香港第一批街燈,也刻銘了聖方濟雋語,帶出天主教會在灣仔區照亮人心的歷史。
灣仔聖母聖衣堂主任司鐸羅國輝神父於7月12 日在聖堂,為來自全港的新教友主持講座,題為「香港自1841及灣仔走一圈」,講述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於1848年在灣仔收容棄嬰,到現在堂區服務街友等弱小者的歷程。
「修女在灣仔建立孤兒院及盲女院外,也幫助這些孤兒自立,讓品德端正的年輕教友迎娶她們。」羅神父結合香港社會面貌講述教會的愛德服務,喚起新教友對教會歷史的興趣,當晚他帶領參加者考察日街、月街、星街的教會機構原址。
羅神父告訴新教友,聖母聖衣堂所處位置, 最初是教會的墳場,後來墳場被遷至跑馬地,即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他指出,教會於各個時代回應社會需要,遷移教會設施及改變服務。聖母聖衣堂前身為煉靈堂,聖堂隨著附設的基立學校結校而重建,變成現在位於住宅大廈地下的聖母聖衣堂,「我們位於大廈內,四面沒有窗戶,但這無阻我們—聖堂上方開了天窗,讓光源透進來。」堂區近年亦積極向區內的弱小者傳遞信仰之光,教友每週探望無家者,獻上關懷。
新教友細味堂區歷史文化
身兼教區禮儀委員會主席的羅神父亦講述了香港教會及整個中國教會的密切關係,北京北堂( 主教座堂)的彩繪玻璃畫,其中一幅是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的外觀,而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的彩繪玻璃畫,亦記述了中國傳教史,見證兩地一起為中國教會傳承信仰。
「教友每週參與彌撒時會看見聖堂內的壁畫及聖像,這提醒我們要反覆認識天主的道理。」聖文德堂新教友何文熹表示,聖堂的禮儀陳設盛載了信仰與歷史,「聖文德堂翻新後的彩繪玻璃,能讓新教友及未認識天主的人認識信仰,神父於講道時亦會以此為媒介。」
聖瑪加利大堂陪談員陳其德表示,「每當我們談到,曾經有一套轟轟烈烈的愛情電影在聖瑪加利大堂取景,慕道者及新教友便深感共鳴,感受到堂區參與香港的歷史及文化。」
上述活動是教區禮儀委員會與教區教理中心合辦新教友釋奧培育系列之一,整個系列從靈修、福傳、禮儀、家庭、教育等角度,讓慕道團導師及代父母,陪伴新教友全面認識教會。(鄧)
- 圖:羅神父帶領新領洗教友考察教會在灣仔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