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俯首甘為天主僕 蔡楚峯修士

期數
4200期
刊登日期
2024.08.16
主曆
2024年08月18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08下

本頁圖片/檔案 - 08.01_500共用圖片/檔案 - 人物專訪一般人小時候憧憬長大後的職業,總離不開醫生、律師、老師…… 出生於公教家庭的教區修生蔡楚峯卻自小已萌生當神父的念頭。「自我有意識以來,都在有信仰的環境中成長,媽媽每個主日也會帶我參加彌撒,小學時已覺得當神父很吸引。那時的信仰並不成熟,也不大認識神父是甚麼,是那種『我的志願』的單純想法。」他道。

初領聖體後,他一直在堂區當輔祭,看似立下決心實現「我的志願」,但升上中學、踏入青春期後卻因覺得自己有選擇的自由, 擱下了這個志願:「對嬰兒領洗的人來說,信仰不是自己的,而是屬於家人,懂得獨立思考後,便會想信仰是不是真實的?天主是不是真實的?」本頁圖片/檔案 - 08.02_500

迷途知返的羔羊

直至快要中學畢業、要考公開試時,蔡修士開始思考人生路向,當時有位同學得了重病,亦令他反思生命的意義。他逐漸體會到天主確實存在,唯有祂才能解釋一切,慢慢與祂重新建立關係,亦在祈禱中得到平安。恰巧這時他在一位執事的晉鐸彌撒中當輔祭,禮儀結束後有神父問一眾輔祭:「何時到你們(做神父)?」

這句話不斷在他腦海中迴響,令他重燃對聖召的渴望:「我曾經離棄天主、不重視祂,但原來祂會在我生命的指定時刻來找我。我深信這個召叫是真實的,否則怎會在消失多年後重新出現?」成為神父的心火自此愈燒愈烈,他便找神師辨別,期間也想過是否應先體驗這精彩的世界,遲一點才進修院;但每當有這想法時心裡便「囉囉攣」,知道這並非天主想他走的路。最後他在修畢大學學位、出來社會做事後不久的2017年進入聖神修院。

本頁圖片/檔案 - 08.03_500成就天主的善意

蔡修士坦言,在修院初年修讀哲學並不容易,要花很多時間才稍為理解這門「由零開始」的學科,靠著祈禱、神師和修生團體互相扶持,克服困難。當時他要到社區中心、懲教院所等無信仰的環境服務,也一度令他感覺與聖召沒有直接關係。直至2020年被派往馬鞍山聖方濟堂作牧民實習,主要與年青人接觸,他才明白若沒有之前社會服務的經驗,便難以在堂區服務不同兄弟姊妹,讓他再次看到天主一步一步的引領。

他於20229月起被調派至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實習,學習如何宣講、服務祭台、施行聖事、與不同善會交流等,過著充實的堂區生活。他憶述, 在某個星期六與教友避靜後一起晚膳,第二天早上協助進行彌撒及教授慕道班,下午則與神父和牧民議會成員到安老院探望長者,正好是執事「聖言、禮儀及愛德」三重職務的寫照,也是他所嚮往的喜樂生活,「那個週末像是我聖召路上的一大標記,肯定天主真的召叫了我。」

即將領受執事聖秩的蔡修士表示,成為執事不但能讓他「循序漸進」地做好當神父的準備,更是承諾永遠當「基督僕人」的開端,期望自己成為神父後仍然記著這個身分和承諾,活出基督僕人的精神。

在回應聖召的道路上,他無悔追隨天主,並以「因為是天主在你們內工作,使你們願意,並使你們力行,為成就他的善意。」(斐二13)來總結。他認為,天主一直陪伴著他,好使他履行祂的工作,亦令他的生命更豐盛: 「我最初想像修道生活是一條為天主犧牲、奉獻很多的道路,但最後我看到的是,天主比我更慷慨,這七年來祂不斷給我愛和恩寵。」(黎)

本頁圖片/檔案 - 08_800

• 蔡楚峯、朱彥宗、岑顯濠三名修士將於9月14日(星期六)下午三時,於銅鑼灣基督君王小堂領受執事聖秩。


  • 01 蔡修士( 左一)和家人與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主任司鐸陳志明神父(左三)合照
  • 02 聖方濟堂眾輔祭在蔡修士( 正中央者)完成牧民實習時為他舉行歡送會, 最右邊為主任司鐸莊子謙神父。
  • 03 蔡修士( 左一)在去年聖週四的濯足禮中協助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左二)為教友洗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