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儷同行】我看「無意的婚姻」

期數
4201期
刊登日期
2024.08.23
作者
主曆
2024年08月25日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伉儷同行logo本頁圖片/檔案 - 16C_今回就由一個結婚多年的老頭,簡略回顧婚姻早年的一段旅程, 雖是個人的體會,但願同輩的也因曾有此經歷,分享共鳴。

記得當年剛踏進適婚年齡的我,也開始如其他年青人尋找結婚對象。遇到合眼緣的,兼且志趣相投、性格配合得來,便展開追求,鎖定此人便是結婚的對象。若是兩人都能互相吸引,兩情相悅,這份愛慕之情便成就了一段婚姻。表面看來,一切都正常不過,簡直是天作之合。

今天回頭細看,追求外貌的娟好或合眼緣等等都是本能的反應——我愛你的美;為甚麼我選擇某類別的異性,因其志趣與自己相投——我愛你的好,那絕對是建基於我兒時的活動體驗或父母的期望;至於個人性格更是不斷從過去生活經歷、朋輩的相處、父母的教養陶鑄而成的,而我最需要的就是那一塊失落的併圖,助我持家、給我慰藉——我愛你的價值!

上述擇偶的條件絕大多數並非自己有意識地確立出來,但那個她卻必定是擁有著曾經強烈影響過我成長的人物的某些元素,所以具體而言,在不少個案中我們總是喜歡選擇酷似自己父親或母親形象的異性,作為自己婚姻對象的一個理想人選。

換句話來說,我們不自覺地尋找一個值得景仰或曾養育過、使我長大的人物為伴侶,盼望繼續得到照顧、保護,在心理及情緒受傷中得到慰藉。我這個受過傷(多半是童年創傷) 的人在婚姻中就無意識地期待著另一半來治療自己的創傷。當年在戀愛期間是無法察覺的, 這階段可以形容為「無意的婚姻」。

在婚後往後的一段日子裡,漸漸地我發現伴侶性格的陰暗面(其實每個人都有),那個理想的肖像倒下了,我感到失望、沮喪,伴侶無法治療那失落的我及兒時的創傷,我得不到如父母般給我的呵護,夫妻間的愛開始褪色, 代之而起是權力鬥爭,弄至關係繃緊,更懷疑自己選錯了對象。

上述經驗可能是很多度婚姻生活的人們常見的寫照,然而婚姻卻不是沒有出路的,只要我們多一份醒覺(愈早愈好),並在往後的日子裡努力嘗試走進「有意的婚姻」,即是有意識地去愛另一半,認真思量過怎樣去愛,要愛她一個人,不是愛她的甚麼,或許對方也有很多不是,卻感謝對方的陪伴,矢志終生學習, 並以共同成長為目標,毋忘天主承諾給我們終生的助佑,扶持我們走罷那婚姻道入成聖的旅程。

  • 本專欄逢第四主日刊出

  • 伉儷同行協進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