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疆】月事不再是月驚〔作者︰凌君慧〕
我曾於2019年在南蘇丹嘗試推行布衞生巾計劃,教當地婦女縫紉布衞生巾,卻因無法在國內購買棉質布和防水物料,必須從外國進口,令製造成本增加而無奈擱置。但恩人沒有停止為非洲貧窮女生縫製布衞生巾,所以我每次出發到傳教區服侍,都會把香港朋友及學生親手造的布衞生巾帶在身邊,送給有需要的貧窮婦女及大女孩。記得在南蘇丹通治鎮服侍時,透過母佑會修女的安排,分別向修會學校的女生、女老師及女工, 教授個人及女性衞生常識,然後派發衞生包,活動大受歡迎。後來轉到更貧窮的圖拉雷鎮服侍, 本以為布衞生巾的需求更大,一定很快派完,誰知不然:不是因為沒需要,而是不適合送給所有有需要的人。
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圖拉雷的婦女事工,對象是貧窮中的最貧窮,婦女靠斬柴或到市集剝花生賺錢養兒,家裡或市集都沒有廁所,大地就是每天如廁的地方。她們大多只有一件衣服,不洗衣,不洗澡、極其量抹抹身或到水窪洗洗。月經來時就蹲在家,用泥沙擦擦就是,反正沒有內褲,我在這裡幫過許多婦女洗澡,沒有看見過有穿內褲的,一個也沒有。在飢餓的人眼中,最重要是食物,衞生是填飽肚子之後的事。若果我們隨便向衞生常識貧乏,不常洗衣洗澡的婦女派布衞生巾,她們可能清洗不當甚至用完不洗,反而比不用更不衞生。所以,在這裡,要送布衞生巾也不容易!
受過教育的貧窮人,包括女學生,會比較注意個人衞生,但因為窮,不但無法負擔昂貴的衞生巾,連內褲甚至爛布也缺乏,月經來時被逼留在家,流量少時嘗試上學,但因怕弄髒裙子被男同學取笑,月事成了月驚,不少女生因月事而頻繁缺課,最終不得不輟學。
跟修女商量後,決定先集中向我們聖德蘭修女小學的大女生、女老師、女工人及她們的大女孩派發布衞生巾,但必須配合女性衞生教育,不然使用或清洗不當導致感染,只會做成反效果。修女建議在修會而非學校舉辦講座,以防遭校內的頑皮男生騷擾。
來參加講座的女生對月事感到尷尬、羞耻、骯髒。 因此,我先教基本個人健康衞生常識,然後再進一步教她們月經是女性身體的一部分,是天主為女性能夠生育而特別設計的,我們應以此為榮,而非為耻。正因我們是如此特別和珍貴, 更需保護自己的身體,保持貞潔,因為身體是神性的,是天主的聖殿。接著,我才介紹布衞生巾的好處:它不但比爛布衞生,更比使用即棄衞生巾省錢,而且能夠循環再用,不會為環境製造每月垃圾,一舉三得。
為了確保布衞生巾被正確使用,我們為參加者準備了衞生包,內有布衞生巾、內褲、肥皂, 然後以實物教導正確使用及清洗程序。為了加強記憶效果,我還找了義工朋友當模特兒,拍攝了真人錄像「搞笑版」,示範如何使用和清洗布衞生巾。
長遠解決月事為貧窮女性帶來的煩惱,最好方法還是教女生手縫布衞生巾自用。雖然我已準備好圖樣,還把手縫布衞生巾的製作過程拍成錄像,但因缺乏物料,計畫暫時還是在發夢階段中。
在此再次感謝多年來不辭勞苦,為非洲貧窮女性縫製布衞生巾的朋友和學生,令月事,不再是月驚。感謝,感恩。
• 本專欄由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傳教士陳倩盈和凌君慧輪流執筆。
- 圖:可以循環再用的布衛生巾
-
凌君慧,現於南蘇丹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