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議同行】共議同行與全體教民的 超性的信德意識(八)〔作者︰鄭小慧〕
最近,收到《SENSUS FIDEI IN THE LIFE OF THE CHURCH》的中文翻譯本,讓我感到非常高興和振奮。這本書對於那些想深入了解「共議同行」的信徒或學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合適的入門工具。此外,我也推薦大家閱讀香港教區不同文化機構出版的有關「共議同行」主題的文章或神學論文1,這些資源是構建華人神學的重要基石, 值得我們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關注。
「信德意識」與教會訓導的 相互關係(三)
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疑惑,其中之一就是詞彙翻譯不一致的問題。例如, 「Sensus Fidei」在主教會議的準備文件中被翻譯為「超性的信仰意識」2,而在《教會生活與使命中的Synodality》一書中則翻譯為「信仰的超性本能」3。在這個階段,或許需要不同的翻譯組織達成共識,這將需要時間。其實在許多外文的翻譯文本中,專用神學名詞都會將拉丁文的原詞放在括號內,這樣讀者就不會弄錯了。
在上一期,我們開始探討「信德意識」與教會訓導的相互關係,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點是: 教會訓導需聆聽「信友的信仰意識」(Sensus fidelium)。
「教會必須重視『信友的信仰意識』,這是天主子民活生生的聲音。信友不僅有權被聆聽, 他們對所提出的屬於宗徒的信仰的反應也必須受到非常認真的對待,因為宗徒信仰是由整個教會在聖神的力量中孕育出來的。在禮儀中,我們特別可以觀察到『信友的信仰意識』與『教會訓導』之間的密切關係。信眾在受洗後成為王家的司祭,主要在聖體聖事中行使其職權,而主教則是主持感恩祭的『大司祭』,並定期在感恩聖祭中行使訓導職權。聖體聖事是教會生活的源頭和高峰,它塑造了『信友的信仰意識』,並對信仰的口頭表達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為正是在感恩(聖體)中,信友最終『接收』主教和大公會議的教導。」4
就如聖伊勒內.里昂所說:「我們的思想方式與感恩(聖體)聖事相符合:反過來說,感恩(聖體)聖事也堅定我們的思想方式」5。那麽, 感恩聖祭的確是信友們培養「超性的信仰意識」的重要平台。這一平台不僅加深了信友對信仰的理解,同時也促進了他們在教會共同體中的參與和生活,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整體的信仰生活。
1. 例如,《神思》於2023年5月的第137期以「共議同行」為主題,而《鼎》於2024年的第204期則聚焦於「教友角色和共議性的教會」。此外,不同的文化機構也開始出版一些外國學者的神學研究的翻譯本。
2. 台灣地區主教團中譯-香港教區版本,以共融、參與及使命 來體現共議性的教會論共議精神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手冊》,1.3
3. 教廷信理部國際神學委員會,教會生活與使命中的Synodality,52
4. International Theological Commission,SENSUS FIDEI I N T H E L I F E O F T H E CHURCH (2014),74
5. 聖伊勒內。里昂,《駁斥異論》4 , 1 8 , 15:PG7/1,1028
•逢第二、四主日刊出
- 鄭小慧,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