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生 硬〔作者︰何家怡〕
記得有一次參加修會培訓,參加者來自不同國家。一天,我們十二位修女分坐兩圍吃飯,其中一圍人談論著不同的電話品牌,但用了代號,例如一人談著「蘋果」iphone 接收如何的好,鏡頭如何清晰,另一人則對應著她所用的不是「蘋果」,卻是「香蕉」電話(意思是很舊很爛的電話,不如蘋果電話的功能厲害),又另一人也說著她用的是「蜜瓜」電話,比「香蕉」好一點點。這圍桌的人年紀相若,因此大家以「借喻」的方式溝通著,雖然來自不同國家,卻沒有代溝,談得興高采烈,哈哈大笑。此時,另一圍桌較為年長的修女聽到甚麼蘋果香蕉,不知怎樣也想搭上話題,高聲回應說著蘋果真的好處極多,我們應該多吃。坐在旁邊的我輕輕地告訴她說:「她們不是在說水果的蘋果,而是電話品牌的蘋果!」她聽到了以後,超級尷尬的大笑起來。
談論蘋果香蕉,不論是水果還是電話品牌,都只是生活的小事,無傷大雅。可是基督的教導,往往扣人心弦,但也使人難以接受。或許這就是人內心的矛盾,聽著基督如何為人獻出生命,如何關心人的苦況,如何忍耐別人的誤解,很是美麗動聽,很有意義,並感受到基督的愛的偉大。當基督邀請人去跟隨祂的步伐,卻碰到對自我的要求時,這個邀請便變得生硬起來,可使人陷入一種割裂的感覺,且不是每人都能承受。曾遇到一位準初學生,快要來菲律賓進初學。初次在網上見面時, 興奮地說著很期盼來菲律賓,跟不同國家的初學會面, 並渴望學習多點修會的神恩。說得動聽,再問一下她本人自覺有甚麼要特別加強或改善時,竟搭不上話來。本以為她不懂我在問甚麼,加以解釋後,都是想不到有甚麼要改善。我心想,這位年輕少女,一股熱情,卻不知道自己在走甚麼樣的路。最後到了快要來菲的日子,傳來了她決定不繼續的消息。
夢想與現實是兩回事,來度修道生活,不是找歸宿,也不是找補償對愛的匱乏,亦不是找安樂窩,而該是出於一種愛的回應。若沒有真正愛的經驗,不可能找到修道生活中自我奉獻的理由,修道生活宣發的三個誓願,即貧窮、貞潔、服從,完全是相反人本性的基本需要。因此當面對奉獻生活的要求時,人便容易退縮,因為碰到為某些人來說是「沒有可能」或「不理性」的選擇。到最後,若沒有根深蒂固的愛的關係,原本生硬的話便不再吸引。我不知道這位準初學不願繼續的真正原因,只能在祈禱中祝願她生活愉快。但願那些願意跟隨上主道路的青年們,好好認識自我,就算基督的話如何生硬,也能找到箇中的價值。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譚錦榮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