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專家聚首 初探性別意識理論
(本報訊)「跟青年討論性別議題的困難是,他們大多相信世俗社會那套,而非教會的倫理⋯⋯但無論如何,我們仍需要繼續向青年講授信仰的觀點,並關心每個有血有肉、在性別認同上遭遇困難的人。」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生命倫理資源中心於9月1日在教區中心九樓演講廳舉行研討會,主題為「初探兩岸四地對性別意識理論的看法」,林昭寰執事肯定教會需要與社會對話,並與大眾共同反思自由與社會的方向。
講者之一林昭寰終身執事任教於聖方濟各大學,幫助學生認識人性尊嚴,並從信仰角度思考倫理課題,他認為教會應宣講完整的道德論述,以回應社會的挑戰。
夏志誠輔理主教於會上致辭時表示,世俗社會的性別理論試圖將男女兩性的不同消除,質疑由父母組成的文化結構,對社會及人的成長環境影響深遠。
聆聽受傷者的故事
研討會以非公開形式舉行,來自中國內地、台灣、澳門及香港的的專家,探討性別理論對社會的影響,及對承受著性別不安者的醫療、輔導及牧養等,多位修道人、學者、社工、醫護人員及相關服務者參與。
另一位講者、台灣義大大昌醫院精神科主任葉偉強醫師指出,「社會上人們的思想發展的很快,但社會發展與認受追不上,制度發展更慢」,社會需要更主動去正視多元的客觀狀況,聆聽受傷的人背後的故事。本身是天主教徒的葉醫師稱,近年社會上出現更多性別不安的個案,他指自己作為醫師, 「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放下偏見,如果醫生服務有偏見,就更難成功幫助受眾。」
談到幫助青年的經驗,香港的精神科醫生康貴華幫助當事人解開心結,改善他們與父母的關係,連帶緩解他們的性別不安,他表示,他的目標不是改變性別認同,而是幫助當事人修補與家人之間的關係。」
來自中國內地的講者則指出,中國天主教會幾乎沒有公開就性別議題發表意見,事實上這話題也是中國社會的禁忌。講者指有相關糾結的教友縱然在教會遭受誤解,但仍有牧者從不放棄受傷的教友,用愛心包容他們。(鄧)
圖:夏志誠主教( 左四) 、康貴華醫生( 左六) 、呂志文神父( 左七) 、林昭寰執事(左八)與講者及嘉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