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從改造電腦到改變人心 呂志文神父
呂志文出生於公教家庭,喇沙書院畢業後,到美國升讀大學,人生一帆風順。對揀選所修讀的科目時,亦與一般典型香港人一樣,覺得賺錢最實際。呂志文選擇修讀電腦科學和經濟學,希望將來在香港找工作較容易。
呂志文學成歸來後回港,於航空公司任職電腦程式設計師。九十年代在航空公司,從事電腦工程的工作,莫說是當年,即使今天也是「人生勝利組」。有何原因令呂志文甘願放棄財富和前途,走上修道聖召之路?
富少年的召叫
呂志文在中四那年看到「富少年的比喻」,即時的反應是「嘩!為何這個少年人那麼愚蠢!為何不跟隨耶穌?耶穌這麼厲害,行奇蹟、醫治、驅魔、又駕馭大自然!」漸漸地,他反思自己又如何跟隨耶穌?如果要跟隨耶穌,是否要做神父?
原來天主一早在呂志文心中,種下信仰的種子,只是一直等待萌芽。大學畢業後,他在飛機航程中遇到暴風雪:「當時我們不知所措,我立即祈禱,因為覺得天主自會照料,反而想起中四那年曾說過要跟隨耶穌,之後卻沒做到,覺得很多事都很虛幻。」後來飛機平安著陸,呂志文就開始積極研究,如何用生命去回應天主的邀請。
雖然呂志文決心踏上修道之路,但有一些事不太敢面對。「當初我去認識聖召和慢慢辨別,從未向家人提及,我不知爸媽有何反應!」當呂志文向父母坦白時,呂媽媽開始哭起來,呂志文知道父母是擔心,多於阻止。後來他決心修道, 父母更陪同他前往聖神修院。有了家人的支持,令呂志文充滿力量。但人總會有脆弱的時候,呂志文亦不例外。進入修院一年之後,他萌生放棄修道的念頭。突然在彌撒中聽到一首歌〈As a Deer 〉,令他想起很多回憶,以及與天主的關係— 原來他進入修院前,曾往意大利亞西西朝聖,當時在祈禱中響起了這首歌,他激動地表示:「天主,這就是我和你之間的情歌!」
在修院接受培育的幾年中,令呂志文印象最深刻的是修讀神哲學,需要完成很多功課。為了減輕兒子的工作負擔,呂媽媽特別學習中文輸入法。修院常常派修生到不同地方服務,呂爸爸為了接送兒子,縱然不喜歡駕車前往不熟悉的地方,也常常駕車四處去。呂志文非常感謝父母的支持,讓他學懂把這份愛和關懷帶給別人。
改變人心的工程
呂志文於2007年晉鐸,除了在總務處和堂區服務、於聖神修院教授醫療倫理外,他更是生命倫理資源中心主任。呂神父認為修道前的工作圍繞電腦科學,知識很狹隘。在修院的培育,神哲學的訓練,以及進修醫療倫理,令他擴闊了知識。而在這些工作中,遇見不同行業和階層的人,在人生經驗上收穫豐富。
從事電腦工作,程式編寫妥當,即時可以知道事情做得對或錯。但牧民工作不同,是跟人接觸,最重要不是改變人心,而是參與天主改變人心的工程,無法即時看到成果與收穫。呂神父笑言與別人傾談信仰,常有意想不到的後果,或許未能即時知道成效,但他深信「為天主,一切事都是可能的。」
•教區視聽中心供稿 • 訪問片段,請掃描QR code或瀏覽公教頻道「修道前後」 |
![]() |
01 呂志文(前排右二)於1999年到意大利亞西西朝聖- 02 於2007年晉鐸,與家人及龐樂培神父(右一)合照。
- 03 參與2011年普世青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