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主握我手 引路前行 楊美玲修女

「修道50年並不容易, 感謝天主在這50年來,緊握著我的手,從不放開我。」本年慶祝發願金禧的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宗座外方傳教女修會)的楊美玲修女是該會首位中國籍修女。她感謝天主的帶領,使她在過去半世紀,於香港、九龍及新界的堂區牧民工作中,讓更多人認識福音的喜訊。
在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六的楊美玲自小在天主教學校成長,哥哥及姐姐在學校認識信仰,並先後領洗入教。其中,姐姐熱心虔敬,每天上學前到聖堂參與彌撒,並會在聖母月邀請兄弟姊妹一起誦唸玫瑰經。
直至快將小學畢業時,楊修女與聖母做了一個「交易」,她祈求聖母的助佑,幫助她順利升讀中學,並承諾自己會領洗。她直言當時對於成為教徒仍有一絲猶豫,「擔心領洗後要像姐姐一樣每天早起參與彌撒。」但在升讀中學後,她鼓起勇氣,後來在鑽石山聖則濟利亞堂*領洗入教。
修道至今,楊修女主要從事堂區的牧民工作,教授慕道班及主日學,她喜愛與小朋友相處, 笑言曾考慮過退休後從事幼兒服務。而當她領洗後,最先參與主日學的服務,「現在回想,我覺得我的聖召來自主日學,因為我喜歡主日學,喜歡與小朋友在一起。當時便開始有成為修女的念頭。」
但說到聖召種子發芽成長的一刻,是當她觀看電影「仙樂飄飄」(The Singing Nun),被主角修女時常拿著結他唱歌,四處遊歷,向人傳授教理的生活吸引,「我很羨慕這種生活和自由,想成為這樣的修女。」
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 宗座外方傳教女修會)於1968年在香港開展傳教工作,楊美玲巧合地認識到修會,並留意到當時只有兩位外籍修女在香港生活。她不時前往探望修女,幫助她們解決生活上的難題,隨著與修女相處日久,她回應聖召的決心愈發旺盛,決心加入修會。
楊美玲當時需要遠赴意大利接受培育。雖然姐姐支持她,但父母卻反對,媽媽不理解女兒的決定,同時擔心女兒在千里之外生活,爸爸更曾直言:「如果你去,我便不認你做女兒。」
「但當你很喜歡一樣事物,便不會看到任何困難,只會繼續前進。」在父母的反對下,楊美玲隻身到意大利接受培育。
我的女兒出嫁了
她是首位加入該修會的中國人,初來乍到的她不懂意大利文,同學及導師也不諳英語,但在天主及神師的幫助下,她從未感到孤獨。
她感謝兩位在香港的修女時刻探望她的家人,「她們更會稱呼我的媽媽為『媽咪』,緩和了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後來,當爸爸撰寫信件給她,她才感受到爸爸的諒解。
楊美玲於1974年在意大利矢發初願,並在1983年在香港矢發大願, 最為她難忘的是家人見證著她矢發大願, 媽媽並對親友說:「我的女兒出嫁了。」
服務港九新界堂區
楊修女服務過的堂區遍布港、九、新界,近年服務荃灣聖母領報堂,「我喜歡久不久調到不同堂區,因為每個堂區都有不同的挑戰。」作為傳教會的一員,她也在60多歲時離開香港,前往巴布亞新畿內亞進行海外傳教工作,惟身體緣故, 再度回港繼續福傳使命。
從事堂區牧民工作多年的她說,牧民是要跟慕道者建立良好的關係,「我常對慕道班導師說, 我們不是教一個人,間接地說,我們是在教他們全家人。因為當他吸收到天主的道理,他的改變會影響家人。」
楊修女又提到在教學中,要以生活化的例子,令慕道者感受到天主的聖言。她還記得在意大利接受培育時,她請一位神父導師吃話梅,神父在吃完整顆話梅後說:「祈禱就像我給了他一顆話梅,他把整顆吃進嘴巴裡,最初鹹得想吐出來,但只要你有耐性,最後便能感受到它的甘甜。」她明白到與天主相遇的甘甜就像吃話梅一樣,自此教慕道班時,仍藉此比喻讓慕道者體會與天主的相處之道。
為慶祝楊修女的發願金禧,聖母領報堂教友早前收集修女從領洗到修道的相片,並設計壁報,紀錄她如何以愛為信仰作見證。在眾多相片中,隱藏著該修會本年9月大會的標誌。楊修女特別喜歡這標誌,並說「兩隻手疊在一起的圖案,就像是天主時刻緊緊握著我的手。」她將繼續天主賜予她的福傳使命, 以愛為主作證。(吳)
*現已歸入彩虹邨聖家堂區
- 01 楊美玲修女服務聖吳國盛小堂時,遇上來自羅馬的樞機牧訪。
- 02 修會大會的標誌,並加上「50」字樣,以示楊修女發願金禧。
- 03 楊美玲(中)攝於領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