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與天主同行,關懷流離失所者

期數
4205期
刊登日期
2024.09.20
作者
孔令瑜
主曆
2024年09月22日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KKP reNew-義筆今年97日,教宗方濟各探訪了巴布亞新幾內亞,並探訪了由明愛和當地教會機構照顧的殘疾兒童和貧困者。期間,一個孩子問教宗:「為甚麼我們和其他人不一樣?」教宗回答說:「因為在天主前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教宗藉此機會指出,「所有人都有希望」,因為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和責任,這些價值和責任是他人無法取代的。

教宗這番話也體現了他一直以來倡導的理念:關懷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包括移民和難民。自2013年上任以來,他一直透過祈禱和行動,呼籲世人尊重和接納他們,並鼓勵教友將信仰落實在行動上。2024年第110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的主題是「天主與祂的子民同行」,教宗在文告中指出,「遇見移民」即「遇見基督」。他呼籲我們向移民和難民敞開心扉,視他們為天主的恩賜,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基督的苦難形象。每一次與他們的相遇都是「得救恩的機會」,讓我們能在服務中活出基督的愛。

香港雖然沒有簽署《關於難民地位公約》,但卻在1992年簽署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根據公約內容,香港有責任為尋求庇護者提供保護。然而, 漫長的審核機制、缺乏工作權利以及微薄的政府援助,讓這些在港尋求庇護者面臨著嚴峻的生活挑戰。他們居住環境惡劣,難以融入社會,精神壓力巨大,甚至可能陷入被邊緣化,或被犯罪集團利用的風險。對於攜帶兒童的尋求庇護者而言,他們的困境更加令人擔憂,孩子們無法享受正常的童年,未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我們可能都意識到,社會上對難民或尋求庇護者存在不少偏見,例如擔心他們搶走工作機會、加重社會福利負擔、衝擊本土文化、甚至威脅社會安全。此外,亦有人會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崇拜的方式與我們不同而產生恐懼或排斥心理,甚至將他們與極端主義或恐怖主義錯誤地聯繫在一起。

教會可以在這個關鍵時刻發揮積極的作用。教會可以透過教會機構、堂區組織、善會等,或主動聯絡社區上協助難民或尋求庇護者的組織, 以捐贈物資、分享資訊等方法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的處境。堂區也可以成為尋求庇護者的「樹洞」,在節日期間邀請尋求庇護者參與定期聚餐、聯誼活動,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與教友交流和互動,排解孤獨和不安,感受到天主聖神的溫暖和關懷。

在文首的探訪活動中,孩子問了教宗第二個問題:「我們如何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幸福?」教宗回應說:「全心全意地愛天主和他人」。無論身份地位高低,每個人在天主眼中都是寶貴的,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作為基督徒,讓我們在生活中,都積極尋找和活出自己的角色和使命,為世界和弱勢者,帶來更多愛與希望。


  • 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