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 ·活】專業不專業
最近有機會與教會團體內的人舉行工作會議,會議中,其中一個負責人在商討事務時,不時用上「發展策略」、「上司」、「工作職責」等字眼。由於商討的事情真的是很專門的事,那些公司化的用語,用上也有其道理,但是, 聽在耳中,總有點不是味兒。
現代社會的分工愈來愈仔細兼專業,許多事情,二、三十年前,可以很「平民」地處理,到了今天,堂區很多工作,不再是搵一位教友來幫幫忙就可以。漸漸,堂區愈來愈像一個公司,需要有不同的專業部門來配合,如裝修問題、保安問題,保險問題,資訊科技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專門問題,要找專門的人來解答、解決。
因應這情況,不少堂區幹事,往往是由某個專業上幫忙開始,如幫手管盤數,如幫忙解決行政問題,如在工程上有專業意見,就開展自己的堂區工作,而在幫得忙之後,再進一步,就協助本堂神父管理堂區,成為幹事。
困難在於,這些在某一範疇上專業的教友, 在理解堂區上,未必專業。他們因各種原因,領洗入教,內心有一種奉獻的心火,但從知識層面,他們仍然是一位上過慕道班的教友而已。
正如本文開首的情況,其實發生在不同教會團體裡,而堂區只是特別明顯。如果對教會學多一點認識,不難明白,堂區雖然是一個人的組織,更加是一個信仰團體。簡單來說,如果堂區只是一個如同社區中心的組織,我們只需要搞活動,增加參與者數目,用不同的「好處」吸引他們多出席,就可以了。為堂區來說,雖然我們都會做以上的事情,但核心是讓這個團體的人有更密切的關係,我們叫作「共融」,就是讓各自很不同的人,因信仰的緣故,能夠「一心一德」,關鍵在於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
這裡不談這麼多神學,只是要指出:有某一種專業知識而沒有信仰團體基本理解的教友,很自然地,他們就用上自己熟悉的方法來協助管理堂區。如果他本來是一個專業的行政人員,就用行政管理的方式來理解堂區,重要是做好文件,各有問責;如果是企業家,他們就會用營商的角度來理解堂區,要求搞多人參加的活動;如果是工程師,關心的就是硬件,整靚洗手間,強化WiFi,要現代化的外觀。
以上所做都不是壞事,更不能說錯誤,但是,堂區不僅是一個社區中心、NGO或建築物。用上傳統的說法,堂區是聖神的宮殿,我們要在其中,成為天國的兒子,而這個玄之又玄的說法,往往被視為口號或不切實際的道理,這才是今天管理堂區,專業又不專業的奇怪現象。
- 塘邊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