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教代表大會 周牧參與共議同行進程
( 本報訊)「世界主教代表大會的與會者關心世界上發生的事,包括刻下的中東局勢,眼光不受限於保祿六世大廳內⋯⋯而大會總發言人霍勒利希樞機(Jean-Claude Hollerich)於會議伊始提及的多元,正是當世的現實。」教會內各個群體對實踐共議同行、回應社會劇變的看法未必相同,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表示, 世界主教代表大會正視各個群體的關注,並希望積極為大會締結成果去釋除其憂慮。
周樞機與香港教友鄭小慧於10月2日至27日參與在羅馬舉行的世界主教代表大會第二會期。周樞機解釋,大會的成果除了展現於「最後文件」,同時締結自世界主教代表大會研究小組對十個熱門議題的研究,「教宗將十個熱門議題交予十個研究小組,讓第二會期的與會者專心探討如何讓教會成為一個共議同行的教會,共同認識議題、轉化心態、彼此交談。」他補充,雖然相關議題交予研究小組跟進,包括對小眾的關顧,但第二會期未有遺忘那些被邊緣化的人─他們皆為教會共議同行的對象。
周樞機解釋,天主教會落實共議同行,「並非要求所有人迎合教會的標準,而是讓教會與世人同行,從中影響社會,同時教會要接受別人為我們帶來的影響,重視別人的反饋,了解上主如何向我們表達祂的聖意。」香港教會不斷見證這份多元,令周樞機感受至深。
第二會期的368名與會者,當中絕大部分參與了去年10月的第一會期,周樞機體會到,眾人經歷了去年的交談後,「放下了緊張與擔子,不再步步為營,減去了彼此之間的張力,感覺是輕鬆得多了。」
兩期會議皆以聖神內交談作為開會形式,周樞機表示,與會者愈加接受, 「共議同行如果沒有深度的同理心聆聽及反思分辨,便難以推進,可喜的是更多人接受這種形式。」
中國內地主教赴會可喜
同樣令與會者可喜的是,兩位中國內地主教楊永強及詹思祿將參與整個會議,周樞機深信,「楊永強主教繼第一會期再次赴會,堪為進步,證明教會與中國的交談是有成果。我們耐心交談及建立信任,過程中要互相尊重。」
周樞機與兩位中國內地主教及台灣嘉義教區浦英雄主教歡迎相聚,而內地主教在意大利入鄉隨俗,與教宗面碰面親切問好,箇中情誼令周樞機感動。
互相聆聽 更深更廣
世界主教代表大會兼聽多元的呼聲,讓飽受戰亂的國家之代表參與其中,與會的香港教友鄭小慧深感大會「是世界的縮影,也是洞悉天主希望我們怎樣前行的平台,同時讓教會聚焦去回應各種苦況中的『吶喊』。」
與會者分為五個語言組別,鄭小慧是唯一參與意大利文組的亞洲婦女,相比起去屆,本屆意大利文組內的成員特地加入更多非意大利成員,「 我參與的小組有來自秘魯、葡萄牙、巴西、蒙古及意大利東方禮的主教,我們互相尊重, 面對落差仍鍥而不捨地嘗試理解對方。」她視這種共融的交流氣氛為莫大的恩寵。
去屆並肩參與的婦女代表重聚時,鄭小慧與她們難掩面上的喜樂。對於大會工作文件其中一環旨於促進婦女在教會內的參與,她認為,「破局的關鍵不在於讓婦女成為『問題』或研究對象,或刻意給予她們更多角色,而是在於男、女的合作關係,否則再多的角色仍不能滿全需要。」她指會上檢視教會內的關係, 包括婦女在教會生活的處境,「辨識男、女的相互性,思考怎樣去豐富對方,成為彼此的禮物,才是要正視的課題。」
此外,她體會到本屆大會較去屆進步,例如在聖神內交談的流程更精簡,讓小組成員為撰寫報告作出更深入的反饋;同時將會讓與會者與十個研究熱門議題的小組成員交談,「這種經驗是教會的新面貌,並非在固有流程中因循,教會會議秘書處敏銳於洞悉與會者的需要,並給予即時回應,足見教會是『一個身體』。」(鄧)
- 01 詹思祿主教(手按教宗肩膊者)於會上向教宗問好
- 02 開會前退省
- 03 左起:浦英雄主教、楊永強主教、周守仁樞機、詹思祿主教及教廷聖職部部長俞興植樞機。
- 04 世界主教代表大會上, 教宗與部分亞洲與會者合照。
- 05 周守仁樞機於10月6日在意大利聖伯爾納席華人天主堂主持彌撒
- 06 鄭小慧(左五)與組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