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議同行】第十六屆世界主教會議 第二會期會議工作文件簡介(五)〔作者︰鄭小慧〕
編者按:因應世界主教代表大會正在羅馬舉行,今期刊出「共議同行」專欄,「牧者之歌」暫停一次。
這一期的專欄要簡介「途徑」的部分,延續對「文件」中「關係」的探討。共議性的教會強調透過人際互動,以傳教使命為導向的團體生活,這種方法在複雜的社會脈絡中促進了經驗的連繫,使我們能夠從現實中學習並反思過去。特別是與基督的結合、衝突的解決,以及在培育、分辨和問責等領域促進透明度和參與,都是需要深入探討的核心議題。
1. 整體性且共享的培育
教會呼籲每位領洗者進行自我培育,以回應主的恩賜並結出果實。培育的核心在於深入理解洗禮的意義、增進對聖神的認識,並在聖神內進行交談。有效的培育計畫必須根植於地方教會的文化和歷史,涵蓋智力、情感和靈性層面。培育應讓男女平信徒、修生和聖職人員共同參與,以提升彼此的尊重與合作能力。特別是,婦女應獲得在神學院和教會中擔任教學和培育角色的機會。
2. 教會為傳教使命所作的分辨
教會的傳教使命依賴聖神的引導,透過神恩讓教會邁向圓滿的生命與真理。分辨成為教會共同使命的核心,促進個人和團體的內在自由,並保持對新事物的開放。這一過程強調以聆聽天主聖言作為分辨的起點,透過聖經、禮儀和聖傳來理解天主的旨意。分辨的方法需遵循共議的神學原則,強調祈禱、準備、尊重和尋求共識。
3. 決策過程
在共議性的教會中,所有成員被要求參與決策過程,包括祈禱、聆聽和分析,以促進符合天主旨意的牧靈決定。決策過程應根植於具體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並強調共議的神學原則。這一過程強調分工與責任,尊重每位成員的天賦,通常包括參與和制定階段,通過分辨和協商提供資訊,最終由教會主管當局負責。
4. 透明度、問責制和評估
透明度和問責制是建立共議性文化的關鍵, 這不僅促進教會內部的信任,也使信徒更加投身於共同的使命。在當前信譽危機的背景下,教會必須將透明度具體化和實踐問責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以增強信徒對共議性進程的信任感。
總之,這些議題不僅關乎教會的內部運作, 也影響信仰的宣講和信徒之間的聯繫。透過深入探討,教會得以更新在培育、分辨、決策和透明度等方面的實踐,以便共議性的教會能更好地履行其傳教使命,應對當今時代的挑戰。這不僅促進信仰的深化,還能在社會中展現教會的活力與責任,從而吸引更多人參與這信仰的共同體。
- 逢第二、四主日刊登
- 鄭小慧,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