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活出教會訓導
教宗方濟各的教宗任期以一種獨特的溝通方式為標誌,這 種方式一般被稱為「行動的教會訓導」。傳統的教宗權威主要透過演說、通諭和訓導文本來展現,但方濟各教宗重新平衡了他的教導方式,轉向那些充滿神學和聖事意義的行動。這些行動以一種言語無法傳達的方式體現了福音,為他對教會和世界的願景提供了一種強勁的、視覺的表達。
從他擔任教宗開始,教宗方濟各對教宗職位的「去神秘化」反映了他希望以更具親和力和權威的方式體現福音的價值觀。他將自己定位為眾人之僕,強調教會的牧民角色。
教宗方濟各的行動經常涉及邊緣地帶——無論是地理、社會還是靈性的邊緣。他對被邊緣化者的關注不僅僅是口號,而是活生生的現實。他頻繁探訪貧困地區,擁抱移民和難民,並願意接觸教會以外的人,包括其他宗教信仰的人,這些都是天主的愛的普世與包容性的標記。這些行動深深呼應了他在《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中呼籲教會成為傷者的「戰地醫院」,而不是一個遠離世俗、只關心權力或名譽的機構。
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行動的教會訓導」例子是,教宗在聖週四的禮儀中為兩名婦女洗腳,其中一人是穆斯林。這行動打破傳統禮儀規範,成為了謙卑和包容的強大象徵,顯示了沒有人在天主的愛與憐憫的範圍之外。同樣,教宗方濟各拜訪世界什葉派領袖阿亞圖拉.西斯塔尼(Ayatollah Al-Sistani)也是一個深刻的宗教對話與和解的行動,反映教宗在一個充滿分裂的世界中和平的承諾。
教宗方濟各的「行動的教會訓導」也是對教會和更廣泛世界當代發展的一種回應。在一個充滿生態危機、社會不公和日益兩極化的時代,他的行動為教會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提供了一個範例。《願祢受讚頌》通諭呼籲對氣候變化採取緊急行動,正是教宗對簡樸生活的承諾和他對窮人的持續倡議,使他的話語更具份量。
教宗強調共議同行,在教會內作出共同決策和合作,這是一個開放的行動,展示他願意進行對話和辨別。雖然一些保守派擔心這做法會削弱權威,但教宗方濟各明確表示,共議同行是為了補充而非取代伯多祿的職權。這是一種謙卑的行動,承認聖神在所有受洗者身上施行的工作,而不僅僅是在教會的階層中。
教宗方濟各「行動的教會訓導」挑戰我們重新思考如何活出信仰。他的行動邀請我們看到教會不是一座堡壘,而是一個活生生的身體,對世界敞開,並對其需要作出回應。透過改進過去並專注於福音的核心信息,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信仰不僅是我們口中的話語,更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他的行動,植根於謙卑、團結與愛,成為了當今這個迫切需要療癒與希望的見證。(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