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 ·活】有求必應
筆者閱了數本靈修書籍,回顧過去三年夜神的課程,再反思自己的人生,真的有很多觸踫點和喜悅感!其中一本書提及,如果信仰只有熱誠而缺少反思,就會變成迷信。此話當真解構了一直纏繞於內心的鎖:我現在是迷信或是信仰呢?
自小家人售賣元寶蠟燭,我也盲目地去跟從拜神燒香的習俗。記得至高級程度會考時,我對升讀大學的信心不足,便在迷惘之下主動請媽媽帶我到黃大仙寺廟求神問卜。最深刻求得第一簽即「上上簽」,解簽者說我入大學心願定會志在必得,真的「有求必應」呢 !到放榜前一天徹夜難眠,滿有盼望等待好消息,結果我並未有被取錄,瞬間充滿失落和沮喪的心情。家人便解說, 不是人人都可受得起第一簽的。從此我就成為「無神主義」,凡事都是靠自己努力最為實際。不過,每年也繼續約朋友去燒香問卜,認為可取個心安理得。
人生中第二次再聽到「有求必應」就是認識我丈夫的時期,他向我介紹主耶穌基督, 「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 瑪七8)。有了以前的經歷,就心硬起來,如同納塔乃耳「從納匝肋還能出甚麼好事嗎?」(若一46) 我本著「愛」去陪伴丈夫參與主日彌撒,後來才明白真正的陪伴反而是他,如同斐理伯向我說:「你來看一看罷!」(若一46)讓我認識信仰。我慢慢從首兩年神父的講道中,領受了天主聖言作出反思,信仰種子也漸漸地茁壯成長。至2018年初次祈禱,這正是第三時辰進入葡萄園, 滿溢地領受天主白白施予的恩寵了。( 參瑪二十1-16)
我現在對信仰和皈依有更多理解,中間必須要經過反思過程,從悔改中更新自己貼近天主, 肖似基督,與從前的迷信截然不同;我不時邀請朋友參與主日彌撒,但常遭拒絕。作為過來人, 多一份諒解,不作批判,也不怕被數度拒絕,我深信他們將會在合適時辰進入葡萄園。宗徒大事錄的課堂使我明白聖神的力量,賜予我們勇敢, 堅強我們傳福音的毅力;我們並不是單獨行事, 而是主與我們合作,並以奇蹟相隨,(參谷十六20 )正如我丈夫靠著祈禱的力量,堅強他不放棄地陪伴我走進葡萄園。
最近一次主日講道中,說及亞巴郎已年屆75歲,仍照上主的吩咐起了身,離開自己的家鄉前去客納罕福地。我常說笑,年老媽媽像亞巴郎般,暫時她在「多神論」中感到天主是最強大的。我見證了媽媽日漸親近天主,她祈禱內容由從前「有求必應」而轉為感恩說話。這正是她由從前迷信,領受聖言中不斷反思而萌芽「信仰」。欣然分享經過努力的祈禱,天主召她在第十一時辰進入慕道班,等待明年4月領洗!
- 圖:作者媽媽(右二)加入慕道班,與陪談員和導師們一起合照。
-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