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世界窮人日反思(下) 真正的祈禱能帶來轉化

期數
4212期
刊登日期
2024.11.08
作者
阮美賢
主曆
2024年11月10日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編者按:世界窮人日反思(上)見公教報 2024.10.27

共用圖片/檔案 - 工道自在在「世界窮人日」文告中,教宗方濟各指出,天主特別留意和眷顧祂的受苦子女的同時,令貧窮問題持續發生的原因,是有權勢的人態度傲慢,為了名利,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和聲望,有人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發動戰爭, 用武力對待人民,奪去人民的基本櫂利、尊嚴,甚至生命(#4)。但他們在天主眼中其實也是窮人,只是他們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 而且濫用權力去傷害別人!

環顧今日的世界,的而且確,不少人因戰爭衝突而變得貧窮,例如在加沙地區,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處的統計,巴勒斯坦國的貧困率上升達到 58.4% ,接近174萬巴勒斯坦人陷入貧困。當權者聲稱為了保護自己國家的人民,不成比例地破壞別國的民間設施和剝奪普通人民的生存權利。回到香港,根據樂施會今年10月出版的報告,今年首季貧窮人口達139.5萬人,即每五人當中就有一名窮人,而香港貧富差距擴大至接近82倍,創歷來新高。 政府的政策有體恤基層市民的需要嗎?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表達了足夠的關懷嗎?

教宗方濟各呼籲,要正視世間上的苦難, 不能視若無睹。引用《福音的喜樂》,他認為, 「每位基督徒和每個信仰團體都蒙召成為天主的工具,為窮人的脫貧和進步效力,讓他們能完全融入社會。這要求我們對窮人的呼喊要珍而重之、細心留意,並幫助他們(EG 187)。」這需要一顆謙卑的心,因為內心若被個人利益或顧慮所充斥時,就再沒有空間去顧及他人或容納窮人,就聽不到天主的聲音(EG 2)。相反,真心的祈禱必會帶來轉化,推動我們以個人和集體的方式,以謙卑、尊重和平等的態度對待貧窮弱小者。

除了聆聽貧窮人的需要和禱告,我們必須找機會付諸實踐,具體地幫助貧窮人。而且, 要從貧窮人身上學習,因為我們身處的文化太過強調財富和物質生活,近日在地鐵站內見到鋪天蓋地的雙11網上購物廣告就可見一斑。若過份重視金錢物質,如老闆只講求利潤,而顧客只求價廉,往往犧牲了人的尊嚴,特別是工人的合理工資和保障。

可見,祈禱與關懷窮人的關係密不可分。如果祈禱不能轉化為具體的行動,那就是徒勞無功。相反,沒有祈禱的愛德工作,恐怕很快就會枯竭。

我們需要從祈禱中取得力量,透過不同方式與貧窮者同行,成為他們的朋友,亦祈求執政者也明白這道理,徹底改善貧窮問題。 貧窮問題固然不容易解決,但我們要懷著希望, 成為「希望的朝聖者」, 相信即使是微小的行動,結集起來也可以形成一股力量,盡力改善貧窮人的境況。


  •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