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足跡】利瑪竇中國傳教之旅(九十三)
1583年,羅明堅神父表示,在中國居住時留意到當地人喜愛看圖畫,因此,他寫信要求羅馬總會長阿桂委瓦神父寄給自己一些銅版印製的聖母像、耶穌像和有關基督奧蹟的繪畫,這些畫像也是當地官員所喜愛的, 羅神父希望藉這些東西,把天主介紹給當地人認識。
羅神父告訴阿桂委瓦神父,獲准在居所建造聖母小堂,正在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學,他們郵遞的信件,是經過葡萄牙送遞的。他續說,新開拓的肇慶傳教區需要細心照顧行,當時在中國還有其他修會的神父,例如來自東西印度。羅神父提議一個傳教區只適宜由同一位上司管理,否則容易引致分歧或行政混亂。羅神父亦建議在特殊情況下,該上司可以「先做而後稟告」,因為地區路途遙遠,遇上情況緊急,特別是往內陸傳教,不容延誤,上司需要有權立刻作決定才行。
面對中國之傳教工作,羅神父由最初遇上重重困難,到一一闖過難關,他深信透過祈禱,天主必定會保佑傳教士,讓他們勇往直前。羅神父表示,他處事刻意保持低調,未有讓人皈依天主教,以免令當地人反感,或引起其他人嫉妒,毀掉各人辛苦建立的一切。他會待教會的力量鞏固後再作打算。刻下,他正努力學習中文,在翻譯方面已有進步, 期望稍能夠給當地人宣講天主的道理。他告訴羅馬總會長阿桂委瓦神父,稍後將撰寫有關中國的報告,讓對方更加了解中國的一切事情。
羅神父歡喜地表示,中國官吏關懷他們,歡迎他們到來,而兩廣總督王泮更特別致函,題字「西方淨土」,准許羅氏居留,並賜土地予他們,讓他們建造房屋。然而,當地人不了解羅神父等人的身份,對他們懷有敵意,以為他們到來掠奪資源。羅神父祈求天主賜給勇氣承受一切苦難,甚至作好殉道的準備。他也祈求幫忙自己,好讓當地人能願意認識他們,清楚明白傳教士的來到中國,只為傳揚天主的道理。
• 本文部分內容取自羅漁譯,《利瑪竇書信集(下)利瑪竇全集4》,光啟出版社、輔仁大學出版社,1986。
- 圖:北京王府井教堂(東堂)(圖:creative commons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