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祂】福傳音樂會〔作者︰蔡惠民〕
10月6日,新界東北總鐸區為慶祝傳教節,假沙田聖本篤堂舉行了一場福傳音樂會。音樂會的節目主要由鐸區內的七間堂區提供, 目標是透過歌詠、舞蹈、樂器演奏等,向尚未接受信仰的觀眾傳遞福音訊息。由於沒有統計當天出席者有多少是教外的朋友,加上不容易評核當天節目所產生的效果,音樂會是否達到福傳的目的,目前實在難以定論。不過,剛好過去兩個月,因署理本堂神父職務之便,有幸參與了音樂會最後階段的籌備及演出過程,讓我體會到一個共議性教會的挑戰與聖神的引領。
首先,這次音樂會的演出者,並不是有號召力的歌星或藝人,而是來自七個堂區不同的團體。有些是堂區歌詠團、有些是區內天主教學校的師生、有些是菲律賓姊妹,年齡由主日學到銀髮一族都有,充分反映出堂區內不同團體的廣泛參與,更凸顯堂校之間的緊密合作。可以想像一個牽涉七個堂區牧民議會、十多個表演團體的大型活動,要達到齊心參與,當中需要的交談、溝通和合作,實在談何容易。不過,回想這段同行的日子,不就是一個彼此聆聽,共議同行的過程嗎?
接著就是音樂會籌備的具體問題。如果負責當日場地安排的聖本篤堂,在音樂會舉行前一個星期仍無法完全掌握當天每個表演項目的人數、需要的樂器、音響或投射背景等,實在難以掌握整個流程。主要原因是很多表演隊伍只能在當天表演前一小時到場綵排,加上場地不是專業的表演舞台,所以在緊迫的一小時綵排過程中,每個表演隊伍平均只有三至五分鐘時間匆匆試音,排位後便正式開始。
可能心理上已為音樂會演出的錯漏做了準備,眼見每一個表演都如此順利、精采,我為聖神在過程中的引領和陪伴而驚嘆! 雖然他們都不是專業的歌星或藝人,但每一個人的投入以及活潑的神恩,反而凸顯了聖神在背後的參與和臨在。
的確,聖神向來都是教會傳教活動的主角,祂不是一個被安排的角色或被規範的劇本,而是一個充滿創意和協作的舞台。聞說明年的禧年及後年教區成立80周年的慶祝活動中,再會舉辦類似的慶祝活動,盼望這些活動將展現出一個更富創意的共議性教會。
* 本專欄每月首主日由周守仁樞機執筆,其餘主日由四位副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蔡惠民神父、甘寶維神父、陳永超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