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心靈富足為上策
今天是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也是「世界窮人日」, 這日的訂定源於教宗方濟各在2016年慈悲禧年閉幕時,宣佈訂立教會「世界窮人日」,推動信友以行動表達他們所經驗到來自上主的慈悲,將愛具體傳遞給社會上的貧窮弱小者。在本主日,全球各地教會以不同方式,回應教會的呼籲,以期在社區中,透過行動彰顯耶穌基督的愛。
當我們談貧窮,大多數人皆著眼於金錢或物質方面的富足與否,我們也不自覺地把貧富與快樂掛勾:究竟富裕者是否一定快樂?兩者的關係當然並非成正比:假如你腰纏萬貫,卻是孤獨地生活,或是健康欠奉,終日卧在床上,那麼,你會感到快樂嗎?或許有人會反駁:「有錢不一定會感到快樂,但沒錢則一定不會快樂。」對於這說法實在不敢苟同,這情況特別適用於傳教士身上:他們放下一切,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前往異地傳教,面對生活上各種挑戰,特別是文化方面的差異和衝擊,那份對天主的信靠必須深厚和堅定才行。不單是修道人,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現時也有三名教友傳教士被香港教區派遣,目前在南蘇丹和柬埔寨傳教,與當地人同行,為真理作見證,給尚未認識天主的兄弟姊妹展示祂的真、善、美、愛。事實上,心靈的富足才是最重要,度簡樸的生活正好讓人除去心中的雜念,重新檢視生活。
你快樂嗎?你感到心靈空虛嗎?根據聯合國每年發表的《世界幸福報告》,它主要是從人民的生命評核、正向情緒(例如歡笑、喜樂)和負面情緒(憂慮、不開心、憤怒) 出現與否作為評分,排名位置愈高,代表該地方的人民愈是感到快樂。根據今年出版的報告,在2021至2023年的快樂指數排名榜中,香港在143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86位;而在不同的年齡組別中,年青人感到最不快樂(排名97)。
快樂是一種情緒、一種感覺,快樂與否當然跟周遭的人和事有著很大關連。為甚麼本地青年會有這種想法?我們必須認真看待這情況,並且找出問題的癥結——在早前教區的青年活動,及香港明愛舉辦的「天生我才達人秀」上,年青人充份展示出無限的創意和活力。因此,只要找到合適的人生舞台,他們必定可以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