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漢樞機傳記發布會 終身學習 感激同伴扶持
(本報訊)「生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成為樞機是我生命中重要一環。刻下我仍學習去履行樞機使命,退休後一直如是。我仍是一名『學生』。」香港教區榮休主教湯漢樞機在他的傳記發布會上,重申自己矢志終身學習,而在為教會承先後的過程中,他感恩於合作者齊心同行。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於11月11日,在校園為湯漢樞機舉行傳記發布會, 書名為Candinal Tong : Renewal within Tradition in the Catholic Church in Hong Kong (Palgrave Macmillan 2024 年12月初版), 由著者兼浸大歷史系教授朱益宜主持,多名跟湯樞機相識多年的好友及聖神研究中心的同事一起參與,聆聽湯樞機年少時的趣事及晉鐸後的感受。
該傳記包含湯樞機過往從未公開的私人文章,由朱益宜教授編輯及整理,讓讀者重新認識其思想、人生起跌及反思,內容以湯樞機年少時在香港、澳門、廣州生活為起點,直至他榮休,並從他的故事側寫香港教會作為在中國內地教會及普世教會的橋樑角色。
年屆85歲的湯樞機於新書發布會上表示,自己修道後一直居於聖神修院,他最珍貴的記憶也來自澳門及香港的修院,「這部傳記的中文書名可稱為『修院歲月』。」
回顧襄助胡振中樞機讓教會迎接香港回歸祖國、2003 年「沙士」等挑戰,溫文儒雅的湯樞機沒有作任何居功,反而坦率對至親及合作者表達感恩之情,包括跟他在修院教學及教區主教公署共事40 年的陳日君樞機,及為胡樞機、陳樞機及他擔任教區副主教的陳志明神父。
感激恩師及父母 見證美德與傳教心
「我想起瑪利諾會宋化民神父(Thomas Malone),他是我最敬重的瑪利諾會傳教士, 我在廣州認識他,他給人的印象是温文爾雅, 關懷別人,特別是弱勢社群;我在澳門修院接受培育時,他多次前來探望我…… 並支持我前往羅馬宗座傳信大學深造。」湯樞機指善牧的榜樣鞏回了他的聖召,良善的父母則塑造了他的個性。
出版社(Springer Nature Groups)執行副主席Niels Thomas席間表示,湯樞機努力不懈地促進交談,從1979年起到訪中國內地逾100次,為在內地之教會充當橋樑角色, 「這本傳記愈加凸顯香港作為( 世界)文化及思想十字路口的角色。」
湯樞機向與會者展示聖神研究中心眾位創辦神父的合照,稱許他們的貢獻。他欣見中國內地社會愈加開放,這一代修道人可以前往世界各地學習。
被問到在起跌中如何自處,湯樞機坦言面對挑戰時,「雖然偶爾會感到沮喪及失望,但自從我進入修院後,總會跟朋友、司鐸兄弟及團體內的成員互訴心聲,向他們傾訴,他們賜予良言及鼓勵。故此,團體內的扶持為我相當重要。」(鄧)
- 01 湯漢樞機的傳記
- 02 湯漢樞機的父親湯國本及母親湯陳美寶
- 03 湯漢樞機(左四)、朱益宜教授(左三)、聖神研究中心主任蔡惠民副主教,及中心成員出席新書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