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 ·活】禮儀是教會生活的高峰與泉源
筆者任教的神學文憑課程,學員在完成課程的學習後,需要完成一個考試,一般稱為總考。考試共分四個範疇:教義、聖經、禮儀、倫理。考試的方式是口試,而其中兩個範疇會一起考,即考生進入試場,一口氣考兩個範疇。我本身負責考倫理,另一位導師考禮儀,所以每一個考生都是在同一個試場內考兩個範疇,而我也會聽到考生考禮儀時的對答。
這考試已經歷八個年頭, 禮儀的題目沒有太大變化,所以我也聽得滾瓜爛熟。不過,今年考試時,其中一條題目,因為考生的回答好大落差,突然令我萌生一個念頭:真的應該把這條題目帶到堂區, 考考每個堂區的主要負責人。
這是甚麼題目?就是問考生如何理解《禮儀憲章》的一句話:「禮儀是教會生活的高峰與泉源。」由於今天的堂區的重心往往都是禮儀,也就是彌撒,而教友最熟悉的自然亦是禮儀,所以,弄明白這句話,或者說,透過這句話與教友交談,可以更清楚明白, 今天的教友,如何理解自己的信仰生活。
每位「合格」的教友, 每星期都到聖堂參與彌撒,但是,為甚麼呢?如果稍稍修改《禮儀憲章》那句話為「禮儀是我的教會生活的高峰和泉源」,教友會如何回答呢?
這句話的第一個難點在於:教友在禮儀外,還有沒有教會生活呢?如果教友只是星期天坐在長椅上一小時,就是他教會生活的全部,就不用說甚麼泉源和高峰,這不過是一體,不用分這麼細。
如果教友有其他的教會生活,那麼,要問的是,為甚麼參與彌撒,是自己在明愛賣物會的泉源呢?賣物會的泉源不是貨源嗎?這問題要問的是:為甚麼教會要賣物呢?這與信仰有甚麼關係?
同時,為何賣物會的高峰是彌撒呢?賣物會的高峰不是賣哂貨嗎?不是圓滿結束?不是屢創佳績嗎?
再問下去,如果教友意識到,自己的整個生活都是自己的教會生活,就更加要問,為甚麼我的工作、交友、旅遊、娛樂,它們的泉源都是禮儀呢?更直接地問,在主日彌撒中,自己是否感到,它成為我接下來的一個星期的一切的力量來源?同樣地,教友能否在主日彌撒中,把自己過去一星期的悲歡離合、成敗得失,都在基督的獻祭中,交付出來,最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生命中的信仰呢?
個人固然如此,整個堂區又是否朝這個方向去走呢?今天的堂區生活,確實以禮儀為中心, 但這究竟是在形式上如此,還是真的回應了《禮儀憲章》的說法呢?
問號很多,希望大家找到句號。
- 塘邊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