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為氣候正義呼喊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在阿塞拜疆的巴庫舉行,再次突顯了全球富裕國家與弱勢社區之間的危險鴻溝。這一年一度的會議旨在促進應對氣候危機的統一行動,但人類能否真正團結一致仍有待驗證。對於天主教徒而言,奉召去關愛受造界,扶持弱小。COP29既充滿希望的時刻,也是對全球不平等的情況的提醒。
本屆大會的核心議題是氣候融資,取得具意見的進展。事態緊迫刻不容緩:全球氣溫上升正逼近攝氏1.5度的上限,採取有力的適應措施迫在眉睫。證據清楚顯示,洪水、乾旱和風暴對貧困人口造成了不成比例的災害,這些人群沒有促成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最少,但卻承受了最嚴重的後果。適應融資並非施捨,而是正義的要求。
然而,儘管事態緊急,COP29的討論卻因誰應該承擔成本而陷入爭論。要求富裕國家每年提供4,400億至9,000億美元以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呼聲,遭到包括美國和歐盟在內的國家抵制。他們認為,中國作為主要排放國之一,儘管被歸類為發展中國家,也應該分擔財務責任。這一僵局反映了未能正視歷史不公的更深層次問題。富裕國家在享受工業化利益的同時,卻將後果留給了南半球來承擔。
這種立場的道德性需要受到質疑。福音召叫我們與弱勢者團結。當現有技術和資源已經具備時,推遲挽救生命的投資是不可原諒的。《福音的喜樂》中指出,未能提供實質性的氣候融資是「不負責任的、不道德的,也將導致人類與地球共同陷入危險之中。」
教宗方濟各是一直倡議氣候行動的最強大聲音之一,他提醒世人:「氣候是共同的福祉,屬於所有人,並應為所有人所用。」他反覆呼籲生態皈依,敦促全人類超越自我利益,採取關愛地球及其最弱勢居民的倫理關顧。教宗還鼓勵教會在這項使命中發揮領導作用,強調我們的信仰要求我們作為天主恩賜的管家,保護受造界。他呼籲在每個層面採取具體行動,從堂區的倡議到國際的倡導,向世界表明, 教會站在氣候正義的前線。
然而,會議也暴露了一個危險趨勢:國家優先考慮自己的短期利益,而非長期全球福祉。發展中國家暗示可能退出那些延續不公平的協議。這樣的崩潰將在政治和道德上造成災難性後果。只有當各國不再將氣候融資視為妥協,而視為道德責任,真正的進展才能實現。
隨著COP29落幕,全球對會議的成果寄予希望,儘管不完美,但它將播下正義的種子。我們也呼籲領袖們,特別是富裕國家的領袖們,反思福音中對愛與慷慨的召叫。我們共同家園的健康與治癒有賴於此。(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