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科學】信仰在人工智能時代(五): 人工智能不是「中立」的〔作者︰林偉喬〕
上一期提到,自從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頒布《大眾傳播工具》法令(Inter Mirifica)以來,教會強調現代科技是天主賜給我們的禮物,幫助我們尋找、運用和傳播真理。如果我們懂得善用這些科技,它們能夠為人類帶來許多好處,造福社會。不過,教會也提醒我們,如果科技被錯誤使用,它可能會偏離天主的計劃,最終受苦的還是我們自己。因此,教會的責任是與各方對話,確保科技的使用符合道德和正確的方向。
教宗方濟各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教宗方濟各在2024年世界和平日和2024年世界社會傳播日的文告中,都談及人工智能(AI)。他強調,人工智能並不是「中立」的。這一點似乎與我們常聽到的「科技本身是中立的」有些不同。為甚麼會有這個差別呢?
教宗在第一份文告中提醒我們,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並不是獨立於現實的,也不是純粹中立的,因為它們會受到文化和道德的影響。換句話說, 科技的發展和使用,背後其實總是隱含著某些價值觀和選擇。
在第二份文告中, 教宗進一步指出,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一樣, 並不是無關倫理道德的。他呼籲我們,必須訂立道德規範,防止人工智能被用於有害的目的,例如歧視、社會不公、限制多元化,或把社會的意見極端化,製造出各種虛假的群體迷思。
人類的創造力需要依從天主的秩序
教宗方濟各的這些話,為我們理解人工智能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向。人工智能是人類創造的技術,因此它應該遵循天主神聖的秩序和基督宗教的道德原則。假如我們把自己看得比天主更高,認為自己是唯一的創造者,那麼這樣的驕傲將帶來嚴重的後果。
舊約聖經中有兩個故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點。巴貝耳塔象徵著人類的驕傲,以及想挑戰天主的野心(參創十一1-9);而金牛犢則啟示了當人類將創造力放在錯誤的地方, 結果變成了崇拜偶像( 參出三十二1-35)。這兩個聖經故事提醒我們,一旦創造力脫離了天主的秩序,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 作者為香港大學理學士(電腦)、美國緬因州聖若瑟學院牧民神學碩士、資深資訊科技專業人員,及40年慕道團導師。
•本專欄逢第三主日刊出
- 教區資訊科技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