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勇敢的改革者〔作者︰譚錦榮〕
無論是甚麼國籍、種族、文化的人, 總希望保留自己所擁有的,不輕易基於某些條件放棄。經歷了年月的洗禮,便成為了他們的特徵。當代人喜歡旅遊就是為能品嘗並體味這些文化的差異,欣賞彼此的不同,並尋求互相的共同點。當然,今日網絡世界的訊息相當豐富,卻不能代替親身經歷的喜悅。
世界文化如是,教會的發展也如是! 教會在經歷了二千多年的歷史洪流洗禮之後,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為教會是一次很重要的突破,它讓教會開展了新的一頁。經歷了兩年的「世界主教代表大會」更是前進的一大步。我相信教會在梵二後,經歷了五十多年,必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雖然,大會的最後文件於執筆時仍未發表;但是,我希望大會的成果不要只是存檔的文件,而是一些可以實施的具體建議。
面對改變,很多人都會裹足不前,怕面對一些新的可能性,怕走出舒適區。但是,天主為我們揀選了一位智者,一位勇敢的改革者:教宗方濟各,他為教會帶來前進的希望。當然,教會有不少牧者及信友對他的措施有所保留;但是,我個人則很喜歡他的遠見。教會應走入人群中,謙遜地為人服務。教宗再次打開教會的大門,歡迎並接納所有受苦的兄弟姊妹:露宿者、窮人、病人、囚友、更新者,及在戰爭及暴力中,生命受挑戰的兄弟姊妹。教宗對戰爭及暴力的關注,為世界帶來希望。他向世界指出和平的逼切需要,他在教會內呼籲信眾同心協力地為和平祈禱。
若我們要明白教宗方濟各,必需看他的傳記,了解他的成長,及他在阿根廷的經驗。在眾多的傳記中,其中兩本是很重要的,它們是:《偉大的改革者》及《受傷的牧人》(這兩本書未有中文版,英文版已出版),這是從教宗的成長直至他在位最初的七年之間的描述。這兩本書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教宗的生命歷程。從這些描述中,我們更能明白為甚麼天主揀選他?為甚麼他會帶領普世教會走上當代的每一步。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教宗再次打開了教會的大門,天主聖神不斷帶領信眾,回應這股新空氣。教會不再只是結構性的存在,而是一個與窮人為伴,與受苦者為友的信仰團體,完全體現了福音的精神:我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卻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 好能辨別甚麼是善事,甚麼是悅樂天主的事。誠然,我希望每一位信眾都能反思「世界主教代表大會」文件的建議,共建一個充滿愛及希望的信仰團體,並向世界展示天主的慈悲面容。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錦榮和黃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