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希望的朝聖者:信仰、更新與服務之旅
隨著2025年的來臨,天主教會即將展開一趟意義重大的 旅程,以更新、希望與合一為主題。教宗方濟各宣布了2025 年為禧年,剛好亦是香港教區成立80周年,為教友提供了反思使命、慶祝信仰,及承擔社會責任的機會。
教宗方濟各以「希望的朝聖者」作為2025禧年的主題, 強調希望的力量能引領人類走過生命中的考驗。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將於今年12月24日開啟,象徵從絕望邁向恩典,從自我中心走向仁愛寬容。香港教區會在12月29日假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感恩聖祭,為禧年活動揭開序幕。
禧年的重點不僅關乎個人靈修,更延展至全球議題,包括全人類的尊嚴、愛護受造界,以及對和平的追求。教宗方濟各鼓勵信友成為希望的標記,透過慈悲、憐憫和公義的行動,服務社會被邊緣化的一群。無論是幫助饑餓者、接納陌生人,還是為被壓逼者發聲,這個禧年都是一個召叫,讓人體現基督改變人心的大愛。
對香港教區來說,2025年將迎來成立80周年紀念,同樣是具歷史意義的里程碑。夏志誠輔理主教強調,我們不單是慶祝過去的成果,也要為未來作出承擔。教友應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特別是關顧邊緣人士,並不分信仰地將基督之光分享給所有人。
教區慶典活動的核心是傳遞油燈,象徵堂區之間共享「希望之光」。這盞油燈將啟發祈禱、信仰分享與全港關社服務,邀請所有人參與教會憐憫與團結的使命。
正如教宗方濟各在《望德不叫人蒙羞》(Spes non Confundit)詔書中所說,愛德之舉能讓希望茁壯成長。為教友而言,這意味著要超越個人的虔敬,展開共同的行動。為了反映禧年的精神,香港各堂區正籌備朝聖活動、祈禱聚會及愛德服務,目的是走出教會,為弱勢社群提供實質的援助,並促進不同團體的共融。
教區也會為逼切的社會議題出一分力,包括幫助移民及難民解決住房問題,並給予他們更多關顧。這正好回應教宗方濟各促請教會團體開啟大門——無論是實際的還是象徵性的——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這個禧年提醒我們,教會不是孤立的避風港,而是耶穌基督大愛的活生生的見證。
作為「希望的朝聖者」,信友應回應召叫,敞開心扉接受天主轉化人心的恩寵,以迎接2025禧年與教區80周年的雙重慶典。這個重要時刻為我們提供了契機,反思信仰旅程、慶祝天主賜予的恩典,並更新對教會使命的承擔。
接下來讓我們響應教宗方濟各的呼籲,尋找「天主恩寵的標記」,並積極成為他人生活中的這些標記。透過服務、憐憫與倡導,讓我們與身邊的人同行、分享希望,一起當希望的朝聖者,邁向滿載信仰、共融與更新的未來。(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