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發表自傳《希望》 憶述暗殺威脅與家鄉的故事
教宗方濟各於12月17日慶祝88 歲生辰,意大利《共和國報》和《晚郵報》於當天發表其自傳 《希望》(2025年1月發行)裡的兩個故事。教宗在自傳中透露,於2021年3月牧訪伊拉克期間,躲過了兩次暗殺,而殺手竟是婦女及青年。
「幾乎所有人都建議我不要牧訪當地,這是教宗首次前往飽受極端主義暴力和宗教鬥爭褻瀆之苦的中東地區。」教宗表示,當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甚至連時任該國大使萊斯科瓦爾總主教(Mitja Leskovar)也染疫,遭受襲擊的風險更高,「但我想前往,我必須這樣做。我重申必須拜訪我們的祖先亞巴郎,他是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共同祖先⋯⋯ 如果你祖先的家被燒毀、你的子孫有可能甚至已經在祖國喪命,(最好的)做法就是盡快上門探望。」
他憶述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希望前往伊拉克,為當地教會主持二千禧年揭幕慶典,但薩達姆不允許,因此,「不能有再次讓人們失望。」
「我們一抵達巴格達前夕,當地有關方面就警告我,(伊拉克)警方向梵蒂岡憲兵隊通報了英國秘密情報局的調查內容:『一名婦女身上滿是炸藥,另一年輕的自殺式炸彈襲擊者正前往摩蘇爾,準備刺殺教宗;一輛貨車為此全速駛往目的地。』」然而,教宗仍無畏無懼,「那件事讓我感觸甚深,這也是戰爭的毒害。」
他前往天主教敘利亞禮的主教座堂探望伊拉克的神職人員, 2010年,47名神職人員及教友於彌撒上被炸死,他們的列品案正在進行中。
貧民窟的教宗
教宗於新書內講述自己在家鄉阿根廷的往事。「當有人跟我說, 我是貧民窟的教宗時,我就祈禱,但願我恰如其名。」教宗憶述童年時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貧民區的生活,該區是「複雜、多元種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的縮影。」書中寫道,「差異尋常不過,惟我們互相尊重」,教宗在天主教、猶太教和穆斯林朋友的群體中,感受到眾人不分彼此。
令教宗印象深刻的,還有在監獄裡生產刷子的在囚者,及教宗跟關愛窮人的若瑟神父(José de Paola)建立友誼的故事。回憶錄記載, 一些貧民區處於「40年的無政府狀態」,而毒品令禍害倍增,「對教會來說, 那些郊區應該愈來愈成為新的( 傳教)中心,一群像若瑟神父一樣的平信徒和神父每天在此過活, 為福音作見證。」
教宗寫道,阿根廷的艱難狀況反映宗教根本不是「人民的鴉片」,事實是「有賴信仰、牧民工作與人民的努力」,那些貧民區「儘管面臨巨大的困難,但仍以難以想像的方式得到改善」,就如信仰一樣,每一次服務都是一次相遇,「主要是我們從窮人身上學會很多事情。」
教宗這部自傳由卡洛穆索(Carlo Musso)執筆,意大利文版本將於2025年1月14日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發行。
文:梵蒂岡新聞網、耶穌會《美國》(America)雜誌
圖 : OSV新聞網
- 01 教宗的自傳《希望》
- 02 2021年在伊拉克被戰火摧毀的聖堂遺址放和平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