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希望的朝聖者
隨著教宗方濟各於12月24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開啟聖門,全球各地的主教座堂相繼隆重地舉行「禧年開幕感恩祭」,象徵禧年正式開始,香港教區在12月29日(聖家節)舉行禧年開幕感恩祭,同時安排感恩祭前巡遊:由一間聖堂出發,前往主教座堂,旨在讓參禮者經驗真正的朝聖。
2025年被稱為「禧年」,它是一個特殊年份的名稱,這一年要求人重建與天主、與他人及受造界之間的關係,包括赦免債務、歸還被轉讓的土地、讓大地休息。1300年,時任教宗博尼法奇烏斯八世宣布第一個禧年,也被稱為「聖年」,在該段時間體驗天主的聖德改變我們。初時以100年為慶祝周期,之後改為50年,後來再改為25年。
2025禧年的主題是「希望的朝聖者」。教會慶祝禧年,希望關懷世界,為世人帶來希望。的確,過去三年多以來,全球各地遭到疫情突如其來的襲擊,經歷了親人離世的傷痛,疫情肆虐也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除了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大眾所承受的心理及精神壓力也衍生出疑慮、恐懼和迷惘,猶幸到了現在,情況逐步受控,市民從陰霾中走出來, 生活復常,堂區的牧民工作相繼恢復過來,教友「走出去」的傳教心火再次熾熱。
教宗方濟各過去多次為戰火中的烏克蘭、以巴衝突、緬甸內戰勇敢發言,他鼓勵信友常懷同理心,為不公義發言,讓全球數以百萬計的窮人過具尊嚴的生活,勉勵信友別對弱小者「轉臉不顧」,對抗冷漠文化。而香港 教區為慶祝禧年2025, 特別舉辦連串活動,走入社區,跟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同行,團結主內的兄弟姊妹,給他們帶來希望,天主所許的諾言就是我們希望的所在。主耶穌為救贖世人,甘願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復活,正正實踐了祂的說話。
為回應禧年詔書的建議,香港教區定下8個特別關注的範疇,籲請信友給他們帶來希望,分別是長者(病弱、獨居、貧窮); 在囚人士;兒童和家庭;青年;病者及醫護人員;受造界;移民及難民;窮人。教區在慶祝2025禧年的同時,也積極準備2026年慶祝教區成立80周年,延續教區與社會並肩同行的精神。
讓我們呼求上主的憐憫,同時也以實際行動關懷身邊的兄弟姊妹,以深厚的信德、熱切的望德和豐盛的愛德來慶祝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