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 ·活】自我中心EGO
在創世紀第一至二章中,天主創造天地萬物,唯獨人具有天主的肖像,也是唯一的受造物與造物主有感有應,「我」與天人關係和諧合一。至第三章原祖父母受蛇的誘騙,在自由抉擇下,「自我中心」(EGO)為與天主平起平坐, 故要增加智慧判辨善惡,而選擇相信魔鬼去吃禁果。此刻,罪惡已進入世界,和諧合一的關係也遭受破壞。在修院課程中, 我們要學習哲學,Philosophy亦解作「愛智慧」,原祖父母亦愛尋求真理,只是用了自我中心(EGO)拋棄了天主的方法。
近來閱讀了一本書《Lead Like Jesus》1去學習「僕人領導」的管理學,當中作者解讀「自我中心」EGO為Edging God Out,團體就會出現「自誇自保」的氛圍,內裡的衝突和猜疑更影響相互的關係。耶穌曾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若十四6)可見追求真理的方法正是放下自我去依靠聖言!
聖言讓我們放下自我,尋找真理的道路,在恩寵下獲得新生命。天使加俾額爾向童貞女瑪利亞報喜,血肉的聖言在她如約櫃的腹內孕育。瑪利亞以信德向天使回應「是」,她甘願負上未婚懷孕的惡名,起身急速往山區去探望不育但正懷孕的依撒伯爾。對方與瑪利亞相遇後感到歡躍, 一起讚頌天主,因為「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路一45),從此, 瑪利亞成為救恩史重要的一角。
耶穌在白冷出生時,忽有一大隊天軍和天使向牧羊人報喜,救世主已臨在達味城中,以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裡作為標記。他們又放下「自己謀生的羊群」,急忙去了尋找真理,最後他們更成為傳教者,把默西亞降生之事傳揚開去(參路二1-20)。再回想兩位被眾人厭棄的罪人稅吏肋未(參路五27-32)和稅吏長匝凱(參路十九1-10),他們領受了聖言後,也捨棄了「他們的財物」而成「新我」,跟隨耶穌建立教會、施捨窮人和四倍賠償曾欺騙過的人。
漁夫西滿聽從木匠兒子耶穌的話放下「自己的魚網」來跟隨耶穌(參路五11)。伯多祿在聖言的滋養下不斷悔改和皈依,他在雞鳴時回想起耶穌預言他會三次不認主而深感懊悔,在提庇黎雅重拾魚網謀生,再次認出復活的耶穌,最後捨棄一切「縱身跳入海裡」投奔到主那裡去,也從此成為捕人的教會的元首。至於另一門徒猶達斯,為了三十塊錢負賣耶穌(參瑪二十六15, 二十七3),他在最後晚餐沒有接過耶穌祝聖的身體共融,反如原祖父母讓「撒殫進入了他的心」而行惡事,最後他後悔並了結生命,遺忘了耶穌的聖言。
這道路是通過主不斷昄依、主與我們同在, 在聖言的滋養下,定能讓我們在恩寵下放下自我,獲得新生命!這才是最大的智慧了!天地要過去,但是,祂的話決不會過去。(參路二十一33)
1. Ken Blanchard and Phil Hodges, Lead Like Jesus Revisited: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Leadership Role Model of All Time, (•Thomas Nelson, 2016)
-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