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消失的寶藏〔作者︰關傑棠〕
首先聲明,本文章不是我的創作,是網上小品,覺得蠻有意思,借題發揮,節錄跟大家分享。題目是「我們是很快就會消失的寶藏」。文章大意如下。一個年輕人問他的爺爺:「從前你們怎樣生活的,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面書,沒有AI,沒有遊戲機,沒有⋯⋯!」老人家慢條斯理地回答:「哈哈,雖然我們那一代人沒有像你們今天般生活富裕,擁有那麼多科研工具,但我們有的卻是今天你們好難尋到的寶物: 愛情、親情及友情。」
談愛情,我們比較嚴肅。金婚宴席上,年青人問主角:「奶奶,你倆結了婚這麼久,是憑甚麼秘訣可以成功的?」老人輕描淡寫回答:「我們那一代的人,生活不像今天富裕,家電家居用品壞了,一定盡力先維修,逼不得已才忍痛割愛。你們年青一代,經濟實力強勁,一壞了甚麼東西,順手便棄,從來不會考慮自己動手或找人幫忙。東西是死物,丟了雖然浪費;但人際關係卻不能這麼隨便兒戲呀!婚姻成敗要靠大家努力耕耘:其實人那有十全十美,你忍我,我讓你, 關係才會進步。老公老婆怎可能隨便拋棄,動輒又喊要離婚!」
論親情,大家不能不正視原生家庭父母的榜樣十分重要。正如心理學認同的事實:家可以是令人成長的園圃,也可以是傷人的地方。坦白說,現代婚姻失敗,離婚率高達百份之五十,甚至七十。社交宴會,走在一塊兒,互相介紹時發現離婚再婚非常普遍。兩個大人之間的不協調, 最終禍及子女。試問有哪位小朋友會喜歡做有父母的孤兒?成年人修養好的,大家尊重法庭裁判,各盡好父母職責,盡力令子女平靜地成長。心懷怨忿的,事事留難,頻頻在子女前說對方壞話。有個案是母親天天「下藥」,女兒出嫁那天,不准孩子請自己的生父出席教堂婚禮,結果那個可憐的男人受不起刺激,精神病復發,一病不起。他是我的好友⋯⋯
說友情,廿一世紀人類生活在咫尺天涯,本來是天下一家,好親密的狀況;可惜在主客層面上出了亂子,本末倒置,令年青一族更感孤獨。何解?因為許多人已經成了科究產品的奴隸,不少人內心滿足的依靠。噢,原來沒有朋友也可以生活愉快,只要我手執一機或一部電腦,一切都好辦事了。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未必。近日香港鐵路慶祝成立四十五周年推出的廣告,軒仔帶我們重溫每個年代的情侶在地鐵邂逅的温馨片段,多麼窩心;可惜在現今每天的地鐵裡,人人只看手機,彼此永遠沒有機會眼神接觸或眉目傳情,世界變得多麼冰冷、多麼無奈!
我不敢想像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發展下去的世界將會變成怎麼樣?但我知道,生活在1930年至1980年代的人,是被祝福的一群。